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奥威尔 缅甸 纪实 传记 游记 艾玛·拉金 政治学 美国
发表于2025-02-22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每个笑话都是一次小型的革命。”
评分本书尺度感人,威权统治的逻辑都是相似的,在中国读者看来可谓“借他人酒杯,浇自身块垒”。作者既是奥威尔的粉丝,又是一名记者,两重身份之间呈现出张力。她在进入缅甸工作之前,就已经预设了缅甸是一个独裁国家,那么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寻找独裁的证据,验证或是迎合西方知识界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想象罢了。此外,作者的交流对象绝大多数是异议分子或是亲西方的精英,根本谈不上深入了解缅甸社会。这本书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反观驻华记者的镜鉴。
评分墙裂推荐,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舒服的一本书,讲的问题很复杂,但语言很流畅,译者也不错,内容大概就是:公务员奥威尔为什么会离开体制内,晚上有空我要写书评
评分我期待那么一个时代,独裁体制被废除,人们可以自由地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评分这是缅甸的过去,希望不是缅甸的未来,更希望不是某国的未来
艾玛·拉金 Emma Larkin,美国记者,在亚洲出生和成长,后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缅甸语。她以曼谷为基地,对亚洲进行广泛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访问缅甸。
译者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于同济大学。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 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个极佳的纽带,连接奥威尔时代的殖民缅甸与奥威尔语言之下的极权缅甸,值得我们反思帝国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关联与本质差别。虽然知道缅甸是军人独裁国家,但确实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国家的历史与人民生活状况,毕竟在亚洲,远一点有东西朝鲜两朵奇葩竞相争艳...
评分2015年9-10月我在缅甸旅行。时间距离这本书中作者在缅甸已经有10多年了。毫无疑问缅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 我在仰光的住处是印度人聚居区。这里离苏雷塔很近,离中国城也不远。这里年代久远,在我住的B&B傍边的小街道上都是殖民时期的旧式房屋,泛...
评分【嘉宾简介】 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北京日报》副刊编辑。著有话剧《大先生》,批评随笔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 庄秋水 《东方历史评论》高级编辑,专栏作家,腾讯·大家签约作家,出版作品有《三百年来伤国乱》《风入罗衣》等。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
评分对局外人而言,缅甸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国度”。一方面是“风景完美如明信片”,另一面却是“拥有世界最差人权记录”。然而,“整个5000万人民遭到的高压竟然可以完全从视野中消失”——这让旅行者、同时也是新闻人的艾玛·拉金深为震惊: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而在此平静的幻象...
评分【嘉宾简介】 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北京日报》副刊编辑。著有话剧《大先生》,批评随笔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 庄秋水 《东方历史评论》高级编辑,专栏作家,腾讯·大家签约作家,出版作品有《三百年来伤国乱》《风入罗衣》等。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