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奥威尔 缅甸 纪实 传记 游记 艾玛·拉金 政治学 美国
发表于2025-04-09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非常棒的一本书,通过寻找奥威尔的缅甸足迹看,揭示写出《1984》的他不是预言者而是对权力压迫的洞察者。缅甸因极端的不自由而走向极端的抗争,终究是不幸之幸呐。掩盖在虚荣发展中的压迫、不自由、集权更危险不是吗?人们以无法付出停止发展的代价为借口,不再抗争、闭上双眼,成为龙穴的牺牲品。
评分略失望。追寻乔治·奥威尔的足迹这条主线实在太过牵强,承担不起探索当代缅甸的重任。而所有素材和细节也都没有捏合在一起,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对主旨又毫无助益,于是整本书显得蜻蜓点水、支离破碎。
评分17年第一本五星,拉金的缅甸作品堪比奥威尔原作缅甸岁月,在某些非虚构方面超越了何伟的三部曲,书中两条线索一直缠绕,一条奥威尔的追寻(1984和动物庄园的缅甸寻根),一条昂山素季的现代政治解读,而书中的缅甸闷热潮湿的异域风格描述优美到奈保尔都做不到,期待三辉再出作者另一本缅甸作品
评分原著出版于2004年,而今日的缅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本书所呈现的那个缅甸,虽然只是作者的个人记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今日缅甸的变革承受了怎样的代价,记住这代价,让它从个人记忆汇成集体记忆,这变革才能巩固而继续
评分“每个笑话都是一次小型的革命。”
艾玛·拉金 Emma Larkin,美国记者,在亚洲出生和成长,后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缅甸语。她以曼谷为基地,对亚洲进行广泛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访问缅甸。
译者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于同济大学。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 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这句印在中文版《一九八四》封面上的话,很好地说明了奥威尔的力量所在。读过《一九八四》的人们,都会惊叹于其中精确的预言,也会产生好奇:奥威尔为什么具有预言能力? 这个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虽然很多知识分子在 1956 年赫...
评分这篇书评所遭遇的,恰是对本书最好的评论。 国人向来喜欢看国际新闻,并给以羡慕或庆幸的褒贬,同时不屑于那些只关心身边事的某些发达国家人民。国人对国内新闻事件的褒贬,基本如出一辙条件反射似地因昨天、今天、明天所看到的消息而愤怒于时时完全对立的双方。不及真相揭开,...
评分两个月前中国新年,在去曼德勒和眉谬旅行前,向学生借了这本台版书,学生笑说,里面的汉语太难,她一直没能读完,不过这本书正好可以成为我的旅行读物。我怕弄脏学生的书,也没带着上路,终于在来缅甸的第十一个月,花了两三天得闲读完。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来不适。总觉得...
评分在未看艾玛·拉金的《在缅甸寻找奥威尔》之前,我一直以为奥威尔的反乌托邦思想及著作源自西班牙内战,以及那个时期苏联所表现出的恐怖与残暴,比如阅读《一九八四》,脑海中便浮现出与老大哥形象对应的苏联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极权国家,缅甸则从未出现在想象性视野之中。但该书...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