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里斯(Laurence Rees),1957年生,牛津大学毕业,英国历史学家、纪录片导演,被《泰晤士报》评为“英国最杰出的历史纪录片制片人”。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节目的创意总监,制作许多有关纳粹和二战系列的电视、电影,获奖无数,包括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英国纪录片格里尔逊奖和国际纪录片奖等。代表作《奥斯维辛:一部历史》《纳粹:历史的警示》《东方恐怖:1931-1945的日本侵略》《世纪之战: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战争》《希特勒:黑暗的克里斯玛》等。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作者通过走访大量集中营幸存者、党卫队成员等大屠杀相关者,从多个视角呈现给读者相对全面的奥斯维辛历史。高效的毒气室屠杀绝不是党卫队服从命令的结果,而是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一步一步精进改良的创造。奥斯维辛抛给后人最大的难题、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在于:如何在对人施...
评分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南部,因为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臭名昭著,从1940年建立到1945年被苏联解放,这里葬送了110万犹太人。 奥斯维辛是灭绝犹太人的主要地点,但它并不是屠杀犹太人最多的。 最血腥的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三座灭绝营,它们分别是贝尔赛克、索比堡和特雷布...
评分人作为一种群体动物,其举止言行很大程度受周围人影响。大部分人在决定一件事时,并不会去辨别善恶,权衡利弊,因为这样做太麻烦,自身习惯和周边朋友的方法更显方便,也更显合理。 小朋友做错事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某某某也是这样做的。可惜,长大后,我们也是这样,大部分...
评分 评分哈耶克有句名言:“所有通往地狱之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虽然这句话几乎已被引用到泛滥的程度,但在中国这样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一般人实难体会这番话在欧洲史上是何等沉痛的总结。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理性、启蒙、进步的时代,这种从基督教神学的“选民-救赎”模式衍...
令人过目难忘的历史陈述。在关于屠杀机制的分析上,与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比照,可看出历史学家对按时间线演变的细节更敏感,其方法与政治哲学家的颇有不同
评分很好,《奥斯维辛》应该和《古拉格》称为一部历史系列中的经典双壁;《古拉格》谈苏联暴行还不忘谈纳粹,《奥斯维辛》谈纳粹暴行还不忘谈苏联;能幸运从集中营出来的犹太人苦难并没有结束,刚逃离纳粹狼穴又入了苏联虎口,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两人真是有“夫妻相性”,希特勒以个别犹太人过错就可以灭犹,而斯大林可以因为一些鞑靼、车臣人在苏德战场上当逃兵,就可以驱逐整个鞑靼、车臣人族群。两个作者都抱怨为什么在西方世界里纳粹暴行家喻户晓,而苏联暴行默默无闻?很简单,希特勒这个“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全称)”的白左领袖已经被西方白左的伪史篡改为极右,白左希特勒的暴行成了右翼的暴行,所以白左放心了,不去掩盖;而共产国际领袖斯大林在白左那里怎么篡改也变不成右翼,只能拼命替他掩盖暴行。
评分写的太精彩导致了一种个人极少数的阅读体验:恶心
评分劳伦斯·里斯作为历史纪录片制片人,曾经制作过许多有关纳粹和二战系列的影视剧,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很有种纪录片的即视感,作者引用了大量访谈录,并且侧重于细节描写和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让这段惨痛的历史更加真实地重现在我们眼前。之前总觉得纪实类文学容易虎头蛇尾,开篇文字触目惊心后面力度会越来越衰弱,但这本结尾不乏精彩之处,关于受刑者被释放之后的段落现在读起来仍心有余悸,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历史不是剧本,过去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苦难的终结。
评分2016年已读097:关于奥斯维辛的书,之前已读过凯尔泰斯•伊姆莱、普里莫•莱维和米克洛斯•尼斯利,和以幸存者的角度披露奥斯维辛地狱般的残暴、极端情境下的灰色与矛盾不同,《奥斯维辛》难得可贵地让集中营中的纳粹行凶者发声,并完整还原了奥斯维辛的真相,不仅仅局限于它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更让我们了解奥斯维辛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人间炼狱。讽刺的是,经历了如此深重的苦难之后,那些集中营幸存者却依旧遭受更多的偏见和伤害,终生生活在巨大的羞耻与罪恶的阴影中;而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加害者,大多数不仅没有得到公正的制裁,更对当初所犯下的罪恶津津乐道、洋洋自得,不啻于将此当成一种荣誉与勋章,甚至有人称那段经历为“天堂”。无论是对始终带着伤害印记的幸存者,还是埋骨异乡、得不到救赎的冤魂,这段历史都还亏欠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