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不遇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比尔·波特 游记 随笔 中国诗歌 旅行 古代诗人 文:旅行 历史
发表于2025-04-02
寻人不遇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一个有文化强迫症和收集癖的美国老头的古人墓地之旅。
评分之前读过《空谷幽兰》,对于中国隐士有了一定的了解,没想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那么执着那么热爱,又来了一次中国诗人的朝圣之旅。三十天的旅程写三十篇文章,这给我一个写作方向的一个启示。对于中国诗人的生平和旧居,以及趣闻的考察和推理,颇为有趣。书中还选取了不少我没怎么读过的诗歌,可以额外补充一下我的中国诗歌的多样性。还有,读完整本书,这了解了中国文化里面的中国人对于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以及对于传统的向往,几乎是每个知识分子最终的归路与目标。
评分比尔波特老先生带着威士忌,带着中国诗人的大量诗歌,去拜访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一部分的诗人故居和陵墓,中国人自己不做的事情,美国人给做了,不知道算不算悲哀?老先生爱喝酒,行文简洁明快,有点像加里斯奈德。
评分拜谒名人墓地的行为也许也可以纳入文化史研究的分支,它负荷着各种追加的仪式感与意义感。中国古人更倾向于凭藉旧物、或者到石碑中与旧宅内怀古,多年后,鲁迅坐在厦门的坟间,对这些怀古漫不经心地予以一击——虽然他也乐于在文本中精心栽培各种的“坟“,这似乎是从庾信持续到废名的一个传统了。西方则更偏向于直接拜谒名人墓地,各种墓园因为躺满了名人的肉身残骸而充满了文化气质。《寻人不遇》比起《空谷幽兰》来,笔力弱了很多,旅行中过多的日常生活(没完没了的“洗衣服”)冲淡了对于诗人墓地搜寻的意义感,整个旅程匆忙混乱,记录的文笔也随意近乎流水账。偶尔一丝“他者的观察”,能让人想起何伟——但这种题材,显然是何伟不会触碰的,我想他更愿意选择富于冲击力且深邃的主题,而不是这类“老外旅行日记”。
评分一个有文化强迫症和收集癖的美国老头的古人墓地之旅。
[ 美]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 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近几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最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以及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从2012年开始,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
乐平里 - 屈原庙 (离骚诗社) - 照面井 照面井,由银灰色[龙骨石]砌成。井水粼粼如镜,清甜可口,相传为[屈原]幼年照影梳洗之处,一丝微尘也躲不过“井镜”的明察。 井台上立着一块石碑,正中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碑文曰:“预白遐迩人等,此系屈公遗井,特遵[神教]重新整...
评分很难受。 之前看过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很喜欢,想起来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在地铁站里面。刚好遇到唤醒阅读活动,这是当时送的一本书。 因为中美之间的一些渊源,故事虽说写的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为了完成使命而寻找终南山的隐士的一路见闻和感悟。 写的真生动...
评分 评分比尔波特的第二本书了~这个老外不简单啊,中文表述的很清晰呀,比很多中国人都强!外国人可能是有拜谒名人墓地的习惯吧,他能一一找到诗词大家的墓地并祭拜一番,这份心思就很令人佩服了,非常浪漫的诗文化之旅,比起简单的风景观光,这种人文旅行更让人充满喜悦,同时也让我...
寻人不遇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