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树
﹌﹌﹌
澳籍华人,摄影家,翻译家,旅行家。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第130届国际摄影展银奖、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协会全国摄影展览银奖(1991年)、美国“Communication Arts”杰出摄影奖 (1992年)等。
出版作品:
《那时•西藏》(中信出版社,2013年)
《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译著:《世界的眼睛》(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1—4)》(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
小城的众生 生死经历 晨曦中的经幡
隆格古寺 灵魂的皮囊
邬金刹土 六月血祭和法师
玛尼石的城 佛界与俗界 牛场二队的妇女
……
作者在藏地长达八年的寻找经幡行摄之旅中,用镜头记录藏地人情风物、生死命运,用虔诚之心触摸高原圣域的永恒之光……
﹌﹌﹌﹌﹌﹌﹌﹌﹌﹌﹌﹌﹌﹌﹌﹌﹌ ﹌﹌﹌ ﹌﹌﹌﹌
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能力的摄影家,能从一切事物中发现美和规律,再通过他的摄影作品,表达出他个人的视觉世界。
——澳大利亚摄影学会
徐先生是一个为摄影而奋斗的艺术家,五十多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了历史,为世界摄影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摄影家》杂志
﹌﹌﹌﹌﹌﹌﹌﹌﹌﹌﹌﹌﹌﹌﹌﹌﹌﹌﹌﹌﹌﹌﹌﹌
这是一本独特的藏地书,作者用前后八年的时间来藏地,拍摄经幡,寻找经幡的灵魂。
作者用历经生死的手术后的眼光,带着人生的思考,再临藏地,去体味藏地的历史、人文、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发现不一样的生命面向。
提及朝圣,最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那一跪一匍匐一叩首,这本徐家树的《生死·朝圣》,带着我,跟着文字,抚摸着图片,依次领略了一番朝圣路上的盛景。 这本摄影集记录了作者朝圣路上的一切。 原本计划的摄影征程,因为作者做身体检查时发现的恶性肿瘤细胞而戛然停止,经过10天...
评分经幡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一说到在藏地出现的用细线穿起来的无色旗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关于西藏的电影电视或者是图片上看到过。 五彩经幡在藏语中称为“隆达”,又名“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等。不过,人们更习...
评分徐家树先生的书,从《那时西藏》、《水云木石》到《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每一本都让我更靠近徐先生的内心,收获一种阅读之外的内心安宁。这世间存在一种经由书中图片和文字传递惜缘的精神力量,2017年5-6月,从春天到夏天,我读完了《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
评分其实kindle的水墨屏不是很适合看这种摄影游记类的书籍,然而那一张张高清的黑白照片去除了色彩的艳丽,反而呈现出一种肃穆与朴实来,或许更加贴合《生死·朝圣》这一书名。作者历经肿瘤之事,几番入藏,心境由沉闷压抑至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终于了解纵然权贵滔天,抑或贫困潦...
评分经幡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一说到在藏地出现的用细线穿起来的无色旗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关于西藏的电影电视或者是图片上看到过。 五彩经幡在藏语中称为“隆达”,又名“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等。不过,人们更习...
一本独特的藏地书,从拍摄经幡中,不断探索灵魂和人生的意义。
评分提起西藏总让人无限向往,有虔诚之心,有敬畏之心,读了这本书让你可以更接近西藏。
评分想去看看
评分记得当年去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和玛尼堆。尼玛堆的石块、石板或卵石上大都刻有文字、图像。内容多是藏传佛教的经文、佛尊、动物保护神、六字真言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尼玛堆上加石子,并虔诚地用额头碰它,口中不停祷告。日久天长,一座座尼玛堆便拔地而起,愈垒愈高。如今看到这本摄影书,这算是当年经历的一种回忆吧。
评分小城的众生 生死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