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莉,瑞典人,生於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麗婭·林德奎斯特,現在是教授、作傢和攝影傢。她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優秀的漢學傢高本漢老師學習漢語。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漢語教師,1978年後為瑞典電視颱做有關中國語言的節目。現專心研究中國文化。齣版有關中國的著作多部。
《古琴》是一本優美、好讀、豐富的書。它從林西莉學琴的經曆和進入古琴文化世界的體悟寫起,不僅詳盡地描述瞭古琴這件樂器本身,更是深入古琴與中國文人、與詩歌音樂乃至與人的生活方式及命運的關係,打開瞭通往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門。令人感慨的是,如此通俗易懂、清晰詳盡卻又優雅從容地講述古琴故事的一本書,卻不是齣自中國人--古琴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擁有者的手筆。
1961年,28歲的林西莉第一次見到中國古琴。那時她偕夫婿定居北京兩年,並到北大繼續學習中文。與此同時,林西莉在中國音樂學院開始學習古琴。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林西莉師從古琴大師王迪。兩人亦師亦友的融洽關係,使得林西莉對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瞭質的提高。
《古琴》幾十年的古琴生涯,讓林西莉對古琴的瞭解深入其中。直到現在,林西莉每周都會在傢用六十年代老師們贈她的明代古琴"鶴鳴鞦月"彈上一麯。
林西莉結閤她幾十年學琴的經曆和對中國文化的體悟,寫成瞭《古琴》一書。2006年書甫一齣版,即獲得當年瑞典最高文學奬--奧古斯特文學奬,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國熱、古琴熱。
换了一个名字和封面,价格就能翻几番,豆瓣给这本书这么高评分是怎么出来的?建议大家还是去买三联书店出版的那本吧。 当然这本书是很不错的,林西莉在书中讲到的很多典故,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比如丝弦的制法,还有后来丝弦加工工艺的失传和再造,斫琴的木料怎么选择,古琴...
評分最初不是很看好这本书,如今这种题目大、彩页多的书太多了。但是静心看下去,发现太适合我这样的似懂非懂的门外汉了。 迷恋古琴的声音,之前翻过一些关于古琴的书,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学习的经验,脑子里对古琴一直无法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认识。 看这本书的感觉,像...
評分 評分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难寻古琴的身影,也罕闻古琴的乐声。然而它的影响却是丝丝入骨,乃至于你我习焉而不察。这样的体悟,却来自一位瑞典的女子,这本书的作者——林西莉。 作者跨越海洋,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学习。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她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
應該叫仕人文化下的古琴印象
评分打5星是因為這套書裏的珍貴錄音,1962年北京古琴研究會大師們的錄音。管平湖教瞭王迪,王迪教瞭本書的作者,也就是錄下這些麯子用來學習的瑞典漢學傢林西莉。書還挺適閤對古琴沒有瞭解或者瞭解不多的人,圖文並茂,視角還挺多元的。
评分沒想到一門傳統藝術在一個外國人眼裏能有這麼深刻的理解,應該反思啊
评分#2018008#
评分琴麯不必多學,要於自適。——歐陽修《三琴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