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图注释本珍藏巨献!
l 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全景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现历程!
l 全景讲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的经典之作,有着好莱坞式的戏剧张力,又保持了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l 1928年4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l 15岁考入芝加哥大学,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
l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这篇论文仅用了1 100个单词和1张图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l 20世纪60年代,詹姆斯·沃森入主冷泉港实验室,在他的努力下,冷泉港实验室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构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教育中心。
l 1988年,詹姆斯·沃森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并于1990年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主任。詹姆斯·沃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今天是女神节,分享一下,一月读书的内容,科研女神:Dr.Rosalind Franklin 2017年的愿望是读12本书,这是一月读的「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由双螺旋发现者之一的James D. Watson于1968年出版。读完后,没有什么特别...
评分 评分括号 看的跟这个版本有些不同,把目录附上吧:括号完 第一次看科学家的自传这类的书,好书啊! 这本书让我知道科学家不仅仅需要一心做科研,还要经营好人际关系有广的人脉——“科学家的生活不仅在智力活动方面是丰富多采的,就是在社交活动方面也可能是趣味盎然的。...
评分结果三联译的中文版,评价大多是翻译的太次;那看来有机会的话还是读原版的比较好。。。 我个人好奇的是,不知道当沃森碰到费曼的时候,两个人谁更桀骜不驯,个性突出些呢?
评分本书是因发现了DNA的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James Watson自己写的他的科学探索过程,一本非常有名的经典科普读物。这个发现很关键,因为它奠基了分子生物学,开始揭开了万物遗传的奥秘,让人类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作者做出这个有关万物遗传的重要发现时年仅...
这个版本对于门外汉而言好读。把科学家真实的一面反应出来了。
评分大嘴巴沃森爷爷把能得罪的人一本书全得罪光了,还有一群躺枪的。好在结尾你认识到了富兰克林刺头是为了追求平等的科研环境,同时认为女性应该被平等对待,也认为她的科研成果值得诺贝尔奖,科研精神值得敬佩。
评分写的非常好的自传体科普小说,文笔流畅,生动幽默。对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科技是如何产生突破性进步,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写的非常好的自传体科普小说,文笔流畅,生动幽默。对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科技是如何产生突破性进步,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忘掉专业名词、八卦、争议、千差万别的评价和那些无厘头的插图,最基本而言,沃森的确讲述了一个极为精彩科学发现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多少年之后,关于当初细节都烟消云散,荣誉都归于尘土,但或许会有2个年轻人受这样故事激励,循着前人的道理,继续破解关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终极秘密。双螺旋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改变命运之门。有人评价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其在未来影响不可估量,21世纪或为生物学的世纪,人类发展轨迹将就此改变,而发端就是DNA结构的破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