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人文 好书,值得一读 自我管理 思维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好 微信读书
发表于2025-02-16
于丹《庄子》心得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文章通俗易懂,引用的故事也很普遍。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一本好书。对于刚接触哲学的我来说很容易接受。
评分通俗易懂入门书,对于我这种文言文痴呆来说比较推荐
评分适合入门了解。
评分堪破...........
评分堪破...........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字解人生》及《有梦不觉人生寒》,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于丹:<庄子>心得》2016年纪念新版重磅推出!
新版为全彩四色精美印刷,完美诠释经典之美。
新增著名作家张大春书法插图,再现庄子恣肆之意。
★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解读经典力作!
于丹作品累积销量超过1000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
《<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于丹解读经典三大力作。
★初版首印100万册,创下十年前出版界纪录!
被读者赞誉为解读《庄子》类图书中的经典之作,推荐必读。
连续畅销十年,上市后多次断货,新版上市前更是一书难求。
/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源头之一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被称为“圣人”,庄子则被称为“神人”。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于丹:〈庄子〉心得》延续了于丹的独特风格,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通俗易懂、妙语连珠间激起你我共鸣。在书中,于丹从庄子其人、人生境界、感悟与超越、认识自己、困境出路、对待生死、坚持与顺应、本性与悟性、心态与状态、大道与自然等十个方面,阐释了《庄子》中所蕴涵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翻开本书,您将和于丹一起,在庄子的汪洋恣肆中,感受自然人格的自我超越,心灵的自在邀游。于丹说:“《庄子》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1.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他们的生活不至于过分窘迫,同时也不至于被财富束缚,为财富担忧。 2.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 3.“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4.有用和无用...
评分庄周梦蝶 庄子是一个最早的愤青,也是一个最早的小资。他的愤青在于他的“无为”,他的小资在于他的“梦蝶”。 因为看破,所以无为。与其在那个污浊的世道中,苟延残喘的保持着“洁白的官袍”,不如脱去,转身逍遥。与其在一张张面具后穿梭,不如投身自然,清风明月。因为大...
评分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些古典文学开始有一帮人为大家(读者)讲读,因此也滋生出一些名人:于丹、易中天; 其实是古代名著没有人读了,或许是这些人的心得比古文有感召力,我却认为读书寻找思想是每个人的事情,于丹、易中天之流只是倡导古文的一些好处,若他们的心得就是古文的意思,...
评分2007年2月6日 快乐英语 (寓言小品,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于老师教英语,教学方式有创新,在电视上推广,深受群众好评。她的优势在于,不论你是六岁小孩,还是八十岁老头,不论过去有没有英语基础,只要听了她讲上两次课,那英语水平就能飞速提高。 于老师在黑...
评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c005c01000auj.html 这东西俺就是随便写写,可是没想到上了新浪文化博客首页,到了和讯又上了和讯博客首页。俺想了想,不是因为俺写得好,而是因为这个是有些热门的话题,所以再烂也能引来点击量。 这边都是高人,给斧正一下? 另外俺好像发...
于丹《庄子》心得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