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什麼是“影像詩學” 001
第一章 後現代·多媒體·視覺文化 015
第一節 視覺文化轉嚮 017
一、影像的曆程 017
二、視覺文化與文化轉嚮 020
三、影像認識論與文化的視覺化 024
四、身體、形象與政治 035
第二節 影像與社會文化的對位研究 039
一、多種視野下的分期方式 039
二、前影像時代與古典社會文化 042
三、相片、電影與現代社會文化 047
四、電視、數字影像與後現代文化 053
第三節 影像時代的“多媒介革命” 066
一、多媒介的時代 066
二、視覺與符號消費 070
三、全媒體與幻覺文化 073
四、“視覺饜足”與影像堆積 076
II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結語 079
第二章 經典“詩學”理論與“文化詩學” 081
第一節 經典詩學—影像詩學的理論淵源 083
一、“圖像快感”—最早見於經典詩學理論的影像訴求 084
二、“形象”與“意象”—“影像”的詞源 088
三、詩畫關係—影像詩學的理論齣發點 091
第二節 “詩與思”—哲思解讀與影像詩學的曆史背景 095
一、“詩性智慧”—影像詩學何以為詩學而非哲學 097
二、“詩哲閤一”—詩化與影像的詩化 101
三、“詩·語言·思”—作為藝術的影像及其詩學本質 105
第三節 “影像的狂歡”—當代文化革命與影像詩學的時代語境 111
一、民間文化與節日狂歡—巴赫金的詩學理論 112
二、走嚮曆史與政治—“文化詩學” 116
三、“世界已經被拍攝”—景觀社會推動圖像文化的復興 121
結語 127
第三章 電影理論與電影詩學 129
第一節 電影詩學 131
一、何為電影詩學 131
二、電影詩學的演進 133
三、電影詩學的新變 141
四、電影詩學的迴歸與重設 146
第二節 敘事論 149
一、經典詩學敘事 149
目錄 III
二、後現代敘事 156
第三節 風格論 174
一、新技術下的電影風格 174
二、後現代主義電影的美學意蘊 181
第四節 創新論 185
一、當代電影詩學研究模式的修正:文化詩學轉為感性詩學 185
二、開放新的錶意機製:躍動的詩意 187
三、反叛的詩格:新形式主義詩學 189
結語 200
第四章 電影和現代影像播映文本與“詩性” 203
第一節 詩性 205
一、詩性何為 205
二、詩性:影像原點 207
第二節 影像播映文本的詩性觀照 213
一、電影影像 213
二、電視影像 230
三、多媒體影像 242
結語 250
第五章 中國電影理論與影像文論學說 251
第一節 中國電影理論—在中西異質文明的碰撞中麯摺發展 253
一、“影戲說”—中國電影理論的獨特解讀(1921—1949年) 254
二、意識形態下的理論轉嚮(1949—1976年) 260
三、十年動亂後的電影理論(1977年至今) 267
IV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第二節 影像文論學說—中國電影理論的文化尋根 270
一、中國文化的實踐理性 271
二、恬淡的意境 275
三、姊妹藝術的滲透 278
第三節 時空碰撞—影像詩學範疇下的理論解讀 285
一、人生與藝術的影像選擇 285
二、古典與現代的詩意處理 287
三、本土與西洋的文化撞擊 290
結語 291
第六章 文化研究視閾下的影像活動 295
第一節 文化研究與視覺文化 297
一、文化研究 297
二、視覺文化 302
第二節 作為藝術存在的影像 306
一、影像的藝術氣質 306
二、能指的勝利 313
三、日常生活“泛藝術化” 316
第三節 作為文化存在的影像 320
一、明星代言和電視“專傢” 320
二、符號及其雙軸關係 323
三、影像現象下的關係活動 328
第四節 作為媒介存在的影像 330
一、媒介的信息編碼 330
二、影像時代的“宅一族” 332
目錄 V
三、影像即隱喻 338
結語 341
第七章 影像的民族性與文化誤讀 343
第一節 東西方影像文化的民族性 345
一、民族與文化的民族性 345
二、民族文化的影像錶達 351
第二節 互文性視閾下的影像誤讀 357
一、互文性理論 357
二、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誤讀 359
三、東西方的影像誤讀 361
四、影像誤讀的文化功用與文化啓示 374
第三節 全球化視野下的“東方鏡像” 379
一、全球化時代的主題變奏—從一元幻象到多樣景觀 379
二、亞洲的迴響—東方電影的新時期 382
三、“東方鏡像”的文化啓示 392
結語 395
主要參考文獻 397
主要影像文獻 411
後記 4 23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