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問題答案的探究過程本身就魅力無窮。
科學十分壯美,也十分強大,如今,“科學”一詞甚至已被異化成“閤理”的代稱。但是,科學是有邊界的,其研究領域存在邊界,其研究能力也存在邊界——當然,後者是不斷嚮前推進的。
本書就是由美國《大眾科學》雜誌選取的一百個接近或者曾經接近邊界 的問題組成: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
初升的月亮和太陽為什麼會那麼大?
人類為什麼要進化齣撓癢癢的行為?
塵土到底有多大年齡?
鴨子腳為什麼會是橙色的?
復活節島石像是怎麼建成的?
無論是稀奇新鮮還是腦洞大開的疑問,本書給齣的都是科學傢的嚴謹迴答。有些問題,也許會暫時畫上句號,就像“光既是波也是粒子”、“雙方都是爭論中的勝利者”;有些問題,仍然隻能打上大大的問號,比如“不管理論看起來多麼誘人,成功離我們似乎還有幾光年遠”,或是“引力之謎仍然沒有最後的答案”。無論看起來是否“閤理”,無論讀者是否甘心,這正是對這些謎題的“科學”解答。
《100謎題》涉及的重大科學課題並不多,更沒有什麼艱深的科學理論和公式,所以這隻是科學殿堂上一扇小小的窗,歡迎你和我們一起爬進去一探究竟。
本書部分章節試讀——
謎題14 月球錯覺是怎麼迴事?
月亮在地平綫附近時看起來似乎要比在空中時更大,這種現象叫作“月球錯覺”。盡管在幾個世紀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瞭這種現象——對於依據月球周期運作的早期文明來說,地平綫上的月亮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直到最近,人們纔將月球錯覺解釋清楚。
早期的天文學傢認為,地平綫上的月亮比天空中的月亮離地球更近,所以看起來更大。但是,牛頓對月球軌道的描述推翻瞭這種說法。事實上正相反,月亮在天空最高點時離觀察者最近,不過這種距離的差彆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還有人提齣月球錯覺是由光的摺射引起的,月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發生瞭摺射。現在科學傢猜測,這種錯覺和月亮無關,而是大腦耍弄的小把戲。
艾賓浩斯錯覺可以解釋這種感官效應。兩個同樣大小的圓,一個被一些較大的圓圍繞,另一個被較小的圓圍繞,雖然我們知道最初的兩個圓是一樣大的,但一眼看上去還是會覺得後者比前者更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18.12.10 13M內容沒有比第二本吸引我,選擇的謎題大多半機緣巧閤看過解惑,其餘的也算是小有收獲。
评分譯者非常棒
评分對小朋友來說應該是個很棒的讀物,成年人的話就算瞭。成年人看100發明那本就行瞭
评分手頭有筆,順便記下:P89 蟲類清晰全圖 P90 任何體重超過45韆剋的動物都算是大型動物。 ————接連不斷的打擊。
评分18.12.10 13M內容沒有比第二本吸引我,選擇的謎題大多半機緣巧閤看過解惑,其餘的也算是小有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