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中的隐私权

电子通讯中的隐私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西]布兰卡·R.瑞兹 著
出品人:
页数:447
译者:林喜芬 译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13160591
丛书系列:刑事司法与证据法译丛
图书标签:
  • 西班牙
  • 隐私权
  • 西语
  • 电子通信
  • 法律
  • 比较视野
  • 数字媒体进阶教程
  • 数字媒体
  • 隐私权
  • 电子通讯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数据保护
  • 法律
  • 伦理
  • 监控
  • 通信技术
  • 数字隐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致力于研究电子通讯中的隐私权在三个不同的体制内是如何获得保护的,并系统研究了与电子通讯的隐私权保障相关的几乎所有问题。著作包括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涉及保护电子通讯秘密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考察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历史;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考察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保护对象,包括结构与范围;第六和第七部分研究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内容与主体。

本书总体上跨越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两大学科,涉及欧洲和美国的比较法考察,可以说,无论是从体系上,还是学科上,还是从国别上,都是电子通讯的隐私权保障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布兰卡 R. 瑞兹:欧洲大学研究院(意大利佛罗伦萨),法学博士。现为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宪法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本权利、现代家庭以及民主公民权。

林喜芬:天津静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学士(2003)、硕士(2006)、博士(2009)。曾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挂职2013-201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兹访问研究员(Edwards Fellow)、美国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法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法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访问学者。现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智库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专家成员,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获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荣誉;科研成果先后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法社会学、法学与认知-行为科学的交叉研究。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法律与社会科学》等中英文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法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摘)。先后出版《转型语境的刑事司法错误:基于实证与比较的考察》、《两个证据规定与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转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话语解魅与制度构筑》、《Chinese Legal Reform and the Global Legal Order:Adoption and Adaptation》等专著、合著7部,译著2部。

李 成: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杨 帆: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李 翔:平安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法学硕士,曾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目录信息

绪论 10
第一章 保护通讯秘密的理由 23
导言 23
第一节 隐私的概念 23
1.隐私概念初论 23
2.“隐私”和“公开”的界限 27
3.“公民”隐私和“政治”隐私 29
4.理解隐私的四个层面 32
5.隐私的定义 36
第二节 保护隐私的原因 37
1.当代关注的隐私 37
2.人格权或“一般人格权” 39
第三节 隐私及通讯秘密的宪法保护 44
1.法律背景 45
2.概念特征 46
3.作为基本权利的通讯秘密 47
第二章 通讯秘密权的历史 49
导言 49
第一节 《欧洲人权公约》和德国 49
1.通讯秘密作为宪法权利的背景 49
2.保护通讯秘密的利益:作为表达自由消极面向的隐私 51
第二节 美国 53
导言 53
1.第四修正案的历史背景 53
2.对第四修正案的司法解释 55
第三章 通讯秘密权的客体:权利的结构 66
导言 66
第一节 基本权利的架构 66
1.基本权利的双层架构 66
2.建构基本权利的替代路径 69
第二节 欧洲人权公约 73
引言 73
1.第8条规定权利积极面向的架构 74
2.消极面向中第8条权利的架构 76
第三节 德国 80
引言 80
1.通讯秘密权的架构 80
2.第10条第2款规定所含限制的例外属性 84
第四节 美国 86
引言 86
1.第四修正案的架构:适用范围v.保护范围 87
2.合法搜查和扣押的例外属性 90
结论 92
第四章 通讯秘密权的客体:适用范围 95
导论 95
第一节 《欧洲人权公约》 95
引言 95
1.“…得到尊重的权利” 96
2.“通信” 100
3. 第8条和隐私权 103
第二节 德国 106
引言 106
1.“邮政” 106
2、“通信” 107
3.“通讯” 108
4.“秘密” 108
5.“不可侵犯性” 112
第三节 美国 114
引言 114
1. 基于私人财产权理论基础的搜查和扣押 115
2. 隐私理论基础上的搜查和扣押 117
结论 123
第五章 通讯秘密权的客体:保护范围 126
引言 126
第一节 欧洲人权公约 126
引言 126
1.“合法性要求” 127
2.“(为了……的利益)在民主社会里必需的” 132
第二节 德国 135
引言 135
1、权力的立法保留 136
2.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实质限定 138
3.对第10条保护范围的法律限制 148
余论 155
第三节 美国 156
1.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 156
2.通讯秘密的保护范围 167
第六章 通讯秘密权的内容 178
引言 178
第一节 正式的请求 180
引言 180
1.受害人的概念 180
2.德国的独特性 183
第二节 实质救济 190
引言 190
1.针对通讯监控的赔偿 191
2.证据排除规则 193
第七章 通讯秘密权的主体 208
引言 208
第一节 通讯秘密权的对象 208
1. 公共权力和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 208
2.联邦制 223
第二节 通讯秘密权的持有人 226
1.外国人 226
2.未成年人 231
3.法人 231
结论 23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电子书

评分

西班牙学者就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结合欧盟、德国和美国的比较。似乎没有看到电子内容呀?通信和通讯等同吗?这套三本刑事司法与证据法的译丛也怪,封腰对译者图片、文字介绍挺详细,真正的作者介绍找不到?!有点主次颠倒吧?

评分

西班牙学者就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结合欧盟、德国和美国的比较。似乎没有看到电子内容呀?通信和通讯等同吗?这套三本刑事司法与证据法的译丛也怪,封腰对译者图片、文字介绍挺详细,真正的作者介绍找不到?!有点主次颠倒吧?

评分

电子书

评分

西班牙学者就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结合欧盟、德国和美国的比较。似乎没有看到电子内容呀?通信和通讯等同吗?这套三本刑事司法与证据法的译丛也怪,封腰对译者图片、文字介绍挺详细,真正的作者介绍找不到?!有点主次颠倒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