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池子华
出版时间:2017-7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9459
丛书系列:中国秘密社会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裴宜理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社会学 
  • 秘密社会 
  • 社会和文化史 
  • 近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因为出生在这一片土地上,而选择了读这本书。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乾隆爷当年给我们这里题的词,穷山恶水出刁民!”不可否认,哪里的名声确实不好。但,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当地的环境。而是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评分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似乎不妥,本书的研究对象正是河南、安徽的淮北地区,“华北”范围太广,不如“淮北”来的贴切。而恰恰也正是这一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给整个河南、安徽带来的颇为不佳的名声,就是在同为打工的各地民工间也存有此种排斥感。 以上海为例,何以...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共基于对地方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改善,在克服集体暴力的传统模式方面取得最后的成功

评分

正适合在当下生态史大热的时候读。作者能摒弃诸多理论的预设,以生态环境为切入,具体分析历史事实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稍有不足之处在于中共的一章未免太简单了,不具备十分的说服力。不过,还是最近读的一本相当不错的佳作啦!

评分

生态学这幌子也太大了点儿,环境因素这个名头倒显得没有什么震撼力了。ccp在淮北建立统治时那么吃力,kmt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以及,讲的都是淮北的事儿,为什么要说华北???

评分

生存无非是吃食和大棒,缺了吃食,便只有拿起大棒。

评分

淮北人民被学术高级黑-,-生态环境的论述的确有一些“东方专制主义”的影子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