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坦德1936

奥斯坦德19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福尔克尔·魏德曼,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传记作家。1969年出生,现任《法兰克福日报·周日特刊》副刊主编。2009年因《焚书之书》获得“图霍尔斯基-文学传媒奖”(瑞典笔会文学奖)。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德]福尔克尔·魏德曼
出品人:中信·大方
页数:203
译者:郭力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763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外国文学 
  • 魏德曼 
  • 德国 
  • 中信大方 
  • 文学 
  • 好书,值得一读 
  • 文学史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36年夏,在这个法西斯主义和全面战争即将来临,于悬崖边缘摇摇欲坠的欧洲,许多遭受德国纳粹迫害的流亡作家、出版人、艺术家、知识分子辗转聚集在比利时奥斯坦德,这里成为作家们短暂停留的避风港,也形成了特有的流亡作家文化圈。《奥斯坦德1936》聚焦文坛颇负盛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和约瑟夫•罗特两人的真实友谊,并环顾他们身边的文人朋友圈,回顾他们的流亡岁月、在奥斯坦德发生的情感纠葛,讲述他们的希望、爱和绝望。

"一个发生在“避风港”奥斯坦德夏天,关于爱与友谊的伟大故事。

德语文学大师斯蒂芬•茨威格与约瑟夫•罗特流亡岁月真实再现。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式高艳美学,致敬战争前的昨日世界。

瑞典笔会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郭力 作者会说,他们作品如同他们的孩子。作为译者,笔者对自己译作的感觉也是如此。交了译稿,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送上一程。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琨编辑,向我问寻翻译意向。看到这是一本有关茨威格的书,我便心中一动。记得2009年《欧华导报》二十周年文友聚会上,茨威格...

评分

文:郭力 作者会说,他们作品如同他们的孩子。作为译者,笔者对自己译作的感觉也是如此。交了译稿,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送上一程。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琨编辑,向我问寻翻译意向。看到这是一本有关茨威格的书,我便心中一动。记得2009年《欧华导报》二十周年文友聚会上,茨威格...

评分

文:郭力 作者会说,他们作品如同他们的孩子。作为译者,笔者对自己译作的感觉也是如此。交了译稿,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送上一程。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琨编辑,向我问寻翻译意向。看到这是一本有关茨威格的书,我便心中一动。记得2009年《欧华导报》二十周年文友聚会上,茨威格...

评分

对于历史,我们的了解要么是时间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年史。例如1939年发生了什么,1940年又发生了什么。要么则是分类总结出来的数据,例如1939年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死亡。我们不是上帝,因此很难看到人世间的全景。 作家却往往有这个本事,他们将历史的碎片一片片连接...  

评分

文:郭力 作者会说,他们作品如同他们的孩子。作为译者,笔者对自己译作的感觉也是如此。交了译稿,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送上一程。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琨编辑,向我问寻翻译意向。看到这是一本有关茨威格的书,我便心中一动。记得2009年《欧华导报》二十周年文友聚会上,茨威格...

用户评价

评分

《焚书之书》的作者,冲着茨威格买了纸书。1936年的作家们在奥斯坦德,有些像《1913年的浪荡子们》,想录个音频。

评分

两个作家朋友出身不同、个性和生活方式迥异,在非常时期的立场表现也有差别。但是他们的才华让他们惺惺相惜,彼此支持。友谊也是一种互补,不过文学还是一场竞赛!这本书对茨威格的理解更深入些,茨威格是贵族气质,罗特偏草根。但是罗特的政治体验和语言更胜一筹。

评分

“茨威格对战争的想象很浪漫。那里有一位马鞍上佩剑的骑士,他举止优雅,面对着举止文明的敌人,比如,面对法国。” “这几个月,他对德国人羡慕的不只是他们的胜利,更主要的,是羡慕他们拥有的敌人。茨威格不想同俄国打仗,不想同野蛮人、斯拉夫人、文明之敌打仗。”

评分

#我每天都写,只为让自己迷失在他人的命运中

评分

如果把“利沃夫还在我们手里”改成“伦贝格还在我们手里”更符合罗特的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