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社任编辑。1980年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红豆生南国
此物最相思
《长恨歌》后十年
王安忆再写都市人间绵绵情缘
他的恩欠,他的愧受,他的困囚,他的原罪,他的蛊,忽得一个名字,这名字就叫相思。
——王安忆
《红豆生南国》是著名作家王安忆2017年zui新中篇小说集,收入《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三部小说的故事分别发生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上海,讲述了生活在这三个城市的“都市移民”的故事,他们的青春,爱与孤寂。
周末看了王安忆的新书《红豆生南国》,中篇小说集。收入了《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故事分别发生于香港、纽约和上海。 取名红豆生南国,也许还是应了“相思”的情绪,那些大背景里的小人物,身份模糊难以辨别,都来自异乡,都在一个新...
评分 评分纯白色封底,蓝线素描的欧洲小镇,很贴切地展示了这本书的特质:它不是浓烈跌宕的情节型小说,而是细腻的工笔小说。对致力于长篇创作的小说家来说,中短篇小说更像是在奔赴下一个长篇之前的休息和热身。去年出版的长篇《匿名》对于时空、文明的宏大思考和繁复思辨,无论是对王...
评分王安忆说自己没有写作天资,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依靠勤奋。但是,她因对文学热爱而笔耕不辍,已经完胜了“笨拙”。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她,桃李满天下。可我喜欢那个作家身份的王安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我的女性。所以,对她最新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红豆生南国》尤为期待...
评分我是在读过《长恨歌》之后把王安忆誉为自己最喜欢的女作家的,当然我的阅读量相当有限,这其中女作家的作品又得至少减半,没有认真的比较过说“最”难免有些心虚。后来逐年阅读的她的中篇,少有让我失望的,至少满足阅读的快感,让我平静,这才渐渐地总结出正是字里行间冷静的...
“上海-香港-纽约”差不多是近年来最流连的地标,比起她往年执著于纵向身份的寻找,现在更偏爱横向地缘联盟,除了时间轴秩序上铺排,东西方空间的拓展更有利于她抒遣时代猛进中个体的彷徨、迷失、放逐、挣扎、困顿,以及或有或无的曲终人散;两年前读《匿名》几乎失去信心的我,在本书中重温细密针脚似的文字,虽更细碎甚至不无寡淡,但仍令我欢喜——万丈红尘中本都是熙攘不知为何而来的陌路,相伴是福分,分离是天意;所以也就特别喜欢同名,他最终拒绝所有好意,意识到如无脚鸟般的命运无须再牵绊彼此,这样,他被生被养的两段历程才彰显出其厚度与意义;《乡关处处》是拿手的上海周边地区入沪后的奋斗,笔头转到亭子间就活泛起来,百转千折的人情故里,生存才是幸福的前提;《向西,向西,向南》具画面感,大段关于政治经济的议论差点又要滑出去。
评分乡关处处好看 此后遇见做工的人 都能想到他们身后的故事
评分#每周一书#8.7-8.13 小说技法是炉火纯青了,但小说的主题我都不感兴趣,以王安忆现在的身份地位,她关注的人、事和主题,都颇为“高端”小众,反倒是那种与人相关的普遍性的东西没有了。
评分三个中篇,一为上海钟点工,二为香港男人,三为纽约华人。还是二十年来熟悉的王氏写法:女强男弱的人物模型、精明扎实的市井生活,细碎笔触与宏大背景交错,连对话交锋几乎都差不多。既可视为风格稳定,也可看成是被局限住了。语言上往回缩,没有显得精炼,反而是硬碎了。
评分王安忆就是亚马逊的蝴蝶,扑腾一下,扇出飓风的那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