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外交

洪宪帝制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启华,1955年生于台湾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民国外交史的研究,著有《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等。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唐启华
出品人:
页数:3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CNY 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1045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唐启华 
  • 近代史 
  • 袁世凯 
  • 外交史 
  • 民国史 
  • 中國近現代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洪宪帝制外交》一书以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袁世凯政府的外交为主题,使用中、英、日三方史料,主要讨论帝制运动期间中、英、日三国外交,兼及美、法、俄国以及德国。作者认为,洪宪帝制与全球及东亚外交密切相关。在洪宪帝制外交中,袁世凯虽有娴熟的外交技巧,但因外部局势的因素,最终帝制运动不被各国承认。帝制外交交涉中贯穿着英日对东亚主导权的争夺,但英国因欧战不利而对日妥协,最终日本取得领导地位,对中国日趋强硬。洪宪帝制外交最终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既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之后,中国反日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1)二十一条交涉换来的仇日情绪反而助长袁的领袖地位并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影响,日本很快意识到并采取仇袁的基调。(2)帝制派对各国采取拖延办法争取时间,对内赶办国体投票试图制造“民意”既成局面。(3)各国对帝制本多有异议,但因欧战需要拉拢中国及军火诸案而陆续不再坚持。(4)袁利用前三条成功压迫日本在承认帝制上作出重大让步,甚至连登基时间(袁要求正月以符中国习惯,日本要求4月)都险些得手。(5)浪人、黑龙会、军部间谍始终为反袁暗流,一面支持护国军,一面在日本内部煽动政潮,最终令日本外务省低头,阁议正式采取极强硬立场并挟持四国银行团以财政手段倒袁,致袁全面失败。材料剪裁和组织都做得不好,人物简称太多。但史料功夫委实太足,而且所描述的历史事实太刺激了。

评分

如此精彩的博弈过程,能被作者写得如此枯燥乏味,我是很服气的。从杨奎松到沈志华,再到本书,大体感觉近现代史不了解国际的动态,很难挖掘国史的本真,作者从来外交角度看洪宪帝制的成败过程无疑是高明的,毕竟怎么看护国战争的直接影响力都没那么大。近来读到的几本为袁“翻案”之作,其实完全称不上“翻案”。如果说民四条约时,袁世凯尚有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那么为帝制这种私利,不管其外交智慧如何游刃有余(此种智慧辛亥年间便能看到,不过此时对象换成了日本罢了),也难以抱以赞赏之态度,唯一可称道的,大概是在这一过程自始自终没有实质向日本出卖国家利益。不过因为日本的反对与破坏,导致帝制失败,虽如袁氏所说“为日本去一大敌”,但国内各势力反日情绪依旧。

评分

袁公!你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啊!如果不是日本政府变卦支持蔡松坡、孙大炮,你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就所谓的“护国”军其实只不过是日本人的帮凶啊。

评分

大意:日本是我国共和制度的总倒逼师

评分

应该叫洪宪中日外交流水账。 南开俞辛焞等20年前对袁-孙-日关系的就做了再研究和再评价,本书未吸收成果;各种资料罗列,对中日政府和社会内部的外交决策及其变化涉及甚少,各种动因和后果分析肤浅;对日方资料和著述引用不多。考虑到作者并无感谢和研究方法说明,略怀疑作者的日语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