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的帽子

维米尔的帽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卜正民(Timothy Brook),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长。曾任多伦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并担任哈佛大学出版社《帝制中国历史》主编。2005年获加拿大历史协会颁发的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颁古根海姆学术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维米尔的帽子》《为权力祈祷》《秩序的沦陷》《塞尔登的中国地图》等。

出版者:理想国 |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卜正民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04
译者:黄中宪
出版时间:2017-7-1
价格:4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6117208
丛书系列:理想国 卜正民作品
图书标签:
  • 历史 
  • 卜正民 
  • 世界史 
  • 全球史 
  • 艺术史 
  • 文化研究 
  • 艺术 
  • 海外中国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因为年轻时一次偶然的事件,卜正民结识了代尔夫特这座城市,同时了解到代尔夫特的一位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为«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为历史学家以后,当卜正民回顾代尔夫特和维米尔时,发现了其与十七世纪全球化黎明之间全球化之间千丝万缕...  

评分

因为年轻时一次偶然的事件,卜正民结识了代尔夫特这座城市,同时了解到代尔夫特的一位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为«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为历史学家以后,当卜正民回顾代尔夫特和维米尔时,发现了其与十七世纪全球化黎明之间全球化之间千丝万缕...  

评分

之前看过卜正民的《纵乐的困惑》,和那本明代市井生活画卷历史不同,这本书从一个很奇特的视角,透过荷兰小镇画家笔下的几幅画,做为窗口,延伸出17世纪荷兰、中国贸易历史的一角。 如果中国历史学家学习这个方法的话就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画不重视写生,不会将日常生活的...  

评分

兩種寫作歷史的手法-談史景遷《前朝夢憶》和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上) ◎楊照 (根據2009年4月4日楊照在誠品敦南店「浮華與蒼涼」系列講座演講內容,由林姿君、李靜慧整理) 二十幾年前,我在臺大念歷史系,當時三年級有一門必修課程,其他的學校向來稱作「史學方法」...  

评分

因为年轻时一次偶然的事件,卜正民结识了代尔夫特这座城市,同时了解到代尔夫特的一位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为«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为历史学家以后,当卜正民回顾代尔夫特和维米尔时,发现了其与十七世纪全球化黎明之间全球化之间千丝万缕...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是维米尔的帽子,也可以是任何东西

评分

尼克雷的袍服是实现那梦想的工具,维米尔的帽子则是那追寻的副产品。而那梦想,便是发现东方……

评分

看画的门道。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 很擅于从细微处着手 为他眼中所见的近代向现代变迁的世界史穿针引线。本书中 借由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画家维米尔现存的多幅画作中所展现的面貌与物什 他将世界全球化 近代国家现代化的节点之上 世界各处所发生的政治 宗教 商业 国家制度 金融 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演进联系起来。最后以 Donne 的经典诗句做注解 「人非孤岛 无人可以自全」来阐明。世界 与所有人 缘何在那样的时刻中 就已经密不可分了。

评分

这书在我看来就比较鸡肋了,鸡肋到除了绝巧的视角之外,最精彩的就是序言和结语(或许还可以算上第一章)。切入点实在太讨巧了,从画作上出现的物件来写贸易、旅行、战争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把史学研究推向更广大的读者。目标定位是很明确的,从维米尔出发而不是直接写明朝故事,也先是为争取西方读者而写,当然,随着书中所研究的“交流”,明代后人也对维米尔产生好奇,因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会读出熟识的东西。我很怀疑,如果掉转视角,从17世纪的中国物质文化材料出发来写同一段历史,是不是会有同样的效果。另外,书中对一些荷兰人名、维米尔画作译名的处理还有完善的空间。

评分

被标题骗了,和美术史没有半点关系,作者的捉襟见肘也很明显。但是这类large perspective的书多看看总是好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