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孫冶方經濟學奬獲得者,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之一。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産權與閤約、經濟史、經濟製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製與管製改革等。自1996年以來,相繼開設瞭有關經濟組織和經濟製度、發展經濟學、新製度經濟學等課程。
著有《突圍集》《城鄉中國》《改革的邏輯》《競爭與繁榮》等。
1.財新全新經濟類書係——“理享傢”圖書第一輯:許小年《迴蕩的鍾擺》、周其仁《中國做對瞭什麼》、汪丁丁《經濟的限度》、謝平《互聯網金融九堂課》重磅上市,與眾多大牌經濟學傢一起共享理性的力量。
2.周其仁教授深度參與瞭三十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之一”,在本書中,周教授總結瞭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內在理論邏輯與得失成敗,指齣瞭未來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必經之路。
3.我們需要瞭解近四十年來“中國做對瞭什麼”,更需要知道“中國還需要做什麼”。
改革激發瞭中國人掌握知識的誘因,而開放則降低瞭中國人的學習成本。綜閤起來,早已存在的要素成本優勢、改革開放顯著降低製度費用以及中國人力資本的迅速積儲,共同成就瞭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其中, 製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中國經驗的真正秘密。
30年來中國的經驗的確證明,未來絕不是宿命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隻要堅持改革開放以來被實踐證明做對瞭的事情,繼續推進尚未完成的改革事項,未來的曆史將有機會再次證明人們關於中國的樂觀斷言。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做对了什么?我认为是:逐渐认识客观规律,并渐进式对其形成共识。改革与增长,只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可以期待的副产品。 问题和困难永远与人相伴,改革之初举步维艰,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解放,如何做到少谈主义多谈问题,从客观规律出发,形成解决问题的...
評分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做对了什么?我认为是:逐渐认识客观规律,并渐进式对其形成共识。改革与增长,只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可以期待的副产品。 问题和困难永远与人相伴,改革之初举步维艰,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解放,如何做到少谈主义多谈问题,从客观规律出发,形成解决问题的...
評分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做对了什么?我认为是:逐渐认识客观规律,并渐进式对其形成共识。改革与增长,只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可以期待的副产品。 问题和困难永远与人相伴,改革之初举步维艰,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解放,如何做到少谈主义多谈问题,从客观规律出发,形成解决问题的...
評分全书除了第四部分的序言外,应该都是周其仁在2004-2008年期间发表的文章。 看后觉得依旧没过时,依旧有收获。最大的收获是针对郎咸平的反驳,有理有据,以前没看到过。 总体评价3星。有点旧了,十几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期望看到周其仁最新的观点而不是十几年...
評分全书除了第四部分的序言外,应该都是周其仁在2004-2008年期间发表的文章。 看后觉得依旧没过时,依旧有收获。最大的收获是针对郎咸平的反驳,有理有据,以前没看到过。 总体评价3星。有点旧了,十几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期望看到周其仁最新的观点而不是十几年...
強烈建議編輯注明每篇文章的成文時間,最好還有寫作背景,這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大,且跳躍,部分已經較為久遠,目前這種格局不便閱讀
评分讀過 但是需要再讀幾遍說不定能讀齣東西
评分迴顧改革開放的曆程,中國做對瞭什麼?我認為是:逐漸認識客觀規律,並漸進式對其形成共識。改革與增長,隻結果而不是原因,是可以期待的副産品。 問題和睏難永遠與人相伴,改革之初舉步維艱,最大的睏難是思想解放,如何做到少談主義多談問題,從客觀規律齣發,形成解決問題的共識。40年後,世事變遷,最睏難的是如何通過改革存量,帶動增量,這不再是意識形態之爭,而是利益博弈。需要大智慧與超強的執行力。 社會的進步需要“很傻很天真”的經濟學傢,他們告訴政治傢可參照的客觀規律是什麼、曆史經驗是什麼、邏輯一緻性下的改進步驟是什麼。做研究要有些風骨,可以不說話,但要說真心話。 本書作為文集體現瞭周教授的經濟觀,也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的典範。相對於八股文,這樣的風格更應該是經濟教育的核心。
评分論文集,非圖書。問題剖析很深刻。
评分從宏觀的角度理瞭一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把激蕩三十年裏麵的很多案例高屋建瓴地從理論角度作瞭闡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