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紮加耶夫斯基,波蘭著名詩人、隨筆散文傢和小說傢。一九四五年齣生在利沃夫(今屬烏剋蘭),畢業於雅蓋隆大學哲學係。波蘭“新浪潮”詩歌代錶詩人、主要理論闡述者。在一九七〇年代是波蘭持不同政見的異議詩人。一九八二年移居巴黎。後往來於巴黎和美國之間,先後執教於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學。二〇〇二年返迴波蘭,定居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詩集《公報》《肉鋪》《信》《多重性頌》《畫布》《熾烈的土地》《震驚》《神秘學入門》《無止境——紮加耶夫斯基詩選》《永恒的敵人》和《無形之手》,隨筆散文集《團結,孤獨》《兩座城市:論流亡、曆史和想象力》《另一種美》和《捍衛熱情》等。紮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齣版,獲得過諾斯達特國際文學奬、特朗斯特羅姆奬、米沃什奬、歐洲詩人奬等多項權威大奬,以及中國的“詩歌與人國際詩歌奬”和“中坤國際詩歌奬”,並多次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本書是波蘭著名作傢亞當•紮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隨筆集,書中汲取瞭成長迴憶錄、人物速寫、書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詩辯等多種文學體裁的長處,形式多變。利沃夫、格利維策、剋拉科夫、巴黎與休斯敦,本書以作者生活過的這些城市作為背景,拋開瞭具體的時間綫,讓心靈和感覺與曆史和現實進行對話。
——————————————————————————
編輯推薦
1.波蘭著名亞當·紮加耶夫斯基國內最新引進作品
2.帶領讀者迴溯20至21世紀交替時期波蘭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3.紮加耶夫斯基嚮以往備受尊敬現代受到冷落的文學藝術大師們緻敬,嚮經典緻敬,嚮被現代主義唾棄的另一種美:真,善,卓越,崇高和偉大緻敬。
名人推薦
《另一種美》糅閤瞭敘事、觀察、人物印象記、反思、迴憶等等,以極快的速度在情緒和苛評中轉換,在不同話題上顯示齣斷斷續續的藝術激情。我們像在讀一本詩集——當然是抒情詩。它是沉思的,準確的;狂想的;悲傷的;謙恭的;容易引起驚奇的。整部書,無時無處不在強烈的對比之中跌宕起伏。一切都散發著獨特、韻味、啓示、隱喻。
——【美國】蘇珊•桑塔格
紮加耶夫斯基始終強調自我的聲音、日常經驗的形而上學,以及世界的豐富性與具體可感的細節,並不忘與自己的祖國訂立一項道義契約。
——朵漁
一接觸到紮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就知道這是一位“精神同類”。他的作品總是處於見證與愉悅、激情與反諷之間,有一種東歐詩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和力量,也正是他從詩的意義上重新發現瞭“脆弱性”。這使我想起瞭肖邦:脆弱、痛苦、尊嚴和美等等。這位波蘭詩人還很“神秘”,在他那裏,一直有一種幽靈般的存在,它時而是“奧斯維辛的燕子”,時而是音樂的“第四種成分”,而這一切,於他都僅僅是某種“神秘學入門”。
——王傢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但是,為詩歌辯護,並不意味著為一個職業、書店、藏書傢、易於感動的讀者、二十歲青年的讀物而進行辯護。甚至不是為詩人辯護,因為他們離詩歌很遠,正如律師離法律很遠,或者,如登山者離雲彩一樣遠。為詩歌辯護,意味著捍衛人性的基本天賦,即我們體驗世界奇跡的能力,發現宇宙、另一個人、蜥蜴、栗樹葉子所保存的神性的能力,體驗驚訝和麵對驚訝而許久說不齣話來的那種能力。這種能力不萎縮,人類就不會消亡——但是,這種能力在變弱,更糟的是,幾韆年以來,每種文明都曾把詩歌(無論它以什麼形式齣現)置於人類一切努力的核心,而現在,卻不是這樣瞭。”
评分對於一些國傢的作傢而言,不談政治是奢侈的;而波蘭詩人紮加耶夫斯基卻試圖從雲波詭譎的曆史中,找到一種可稱之為“永恒”的關乎人性的信念,把身份變成詩——他傾慕比生命更遲緩和恒久的善良、對公義與幸福的渴求、在個人身上抵抗時代的隱忍與平靜。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個人生命裏的波摺、集體記憶中的不堪、懷疑、痛苦,通通寫成瞭散文和詩,他至少還確信錶達和理解的力量,信仰崇高和傳統。就像蘇珊·桑塔格寫的那樣:“記憶得以恢復,被壓製的真相再次浮現,這是一個人對'公正'還能抱有一點希望的基礎,也是任何發展中的共同體,能夠具備起碼的精神健全的基礎。”在紮加耶夫斯基的文字裏,我看到瞭希望得以燃燒的火撚。
评分26.寫得真好啊。
评分紮加耶夫斯基的詩學隨筆,迴憶,評論。
评分翻譯可以更好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