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源流

韩学源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宋洪兵
出品人:
页数:413
译者: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7095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韩非子
  • 【思想学术史】
  • 韩学
  • 源流
  • 儒学
  • 思想史
  • 中国哲学
  • 宋明理学
  • 学术史
  • 文化研究
  • 经典诠释
  • 东亚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韩学源流》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韩(非)学史略』结项成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中国古代优良的学术传统。本书以韩非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流变为研究对象,据流溯源,源流结合,完整地呈现了韩非子学说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韩学源流》的研究范围包括秦汉以降至民国的“韩学”脉络及学术特征。历代思想家在与韩非子及其思想的或赞许、或批判的对话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顾韩非子,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与观念,从而完成一种服务于现在时代的思想建构。在“对话—生成—建构”视域之中,韩非子的历史影响就不必仅仅停留于秦国之兴与秦朝之亡的层面上,而是可以在社会与思想互动的层面上得到深入的探索与考察。韩非子思想不再仅仅是一种历史及解释的对象,而是一种活的、构成性的力量。“韩学”之生命力,正在于此。全书紧密结合韩非子的相关论述,公允地与历史上的各种“韩非论”展开对话,既廓清了诸多有关韩非子的偏见与成见,又不回避韩非子学说本身蕴涵的思想局限,为当代深入研究“韩学”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作者简介

宋洪兵,男,1975年出生,四川犍为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三联书店2015年版),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读书》、《二十一世纪》(香港)等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韩学”极盛与秦朝二世而亡
第一节秦王嬴政为何重视“韩学”
一、“韩学”入秦
二、秦王嬴政对韩非子为何产生共鸣
第二节“韩学”与秦朝政治实践
一、韩非子与秦朝中央集权
二、秦朝焚书与“韩学”之影响
三、韩非子之治吏学说与秦朝监察制度
四、韩非子“法治”学说与秦朝实践
第三节秦二世、李斯眼中的“韩学”
一、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
二、无边界的严刑峻法
第二章两汉时期的“韩学”
第一节西汉前期的“非韩”思潮与“韩学”余脉
第二节晁错思想的“韩学”特质
一、晁错与韩非子之“术”
二、晁错与韩非子“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三、晁错、贾谊尊君与“韩学”之关系
四、晁错与法术之士
第三节《淮南子》与“韩学”
一、《淮南子》既“尊韩”又“非韩”
二、《淮南子·主术训》之“尊韩”
三、《齐俗训》与《氾论训》之“韩学”影迹
四、《淮南子》“非韩”的两种思路
第四节《盐铁论》与“韩学”
一、法家评价与刑德关系
二、义利之辨与农商关系问题
三、桑弘羊能代表法家吗?
第五节扬雄与王充之“非韩”
一、扬雄之“非韩”
二、王充之“非韩”
第三章汉魏之际的“韩学”
第一节王符《潜夫论》与“韩学”
一、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激愤的批判
意识
二、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政治主张
三、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人性论
第二节崔寔《政论》与“韩学”
一、宜参霸政
二、王权焦虑与整顿吏治
三、提倡久任制、反对酷吏政治
四、移风易俗与恢复肉刑
第三节仲长统《昌言》与“韩学”
一、纵论治乱大势
二、德教与刑罚
三、天子应守法
第四节荀悦《申鉴》与“韩学”
一、“刑礼兼济”、“德刑并用”
二、或然人性论
三、四患五政
第五节刘廙《政论》与“韩学”
一、“君逸臣劳”
二、“清吏为奸”之现象及解决办法
三、人君不蔽之术
第六节桓范《世要论》与“韩学”
一、《世要论》之“君道观”
二、《世要论》之“臣道观”
三、《世要论》之治国方略
第七节三国时期的“韩学”实践
一、诸葛亮之“韩学”实践
二、曹操之“韩学”实践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韩学”
第一节两晋南北朝时期“韩学”实践
一、晋元帝用申、韩
二、“主威独运”之宋武帝
三、王融的法家倾向
四、明法峻刑之王猛
五、北魏皇帝喜“韩学”
六、苏绰、宇文泰好申韩之学
第二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韩学”研究
一、《抱朴子》与“韩学”
二、《刘子》与“韩学”
第五章唐宋时期的“韩学”
第一节《贞观政要》与“韩学”
一、“难言”困境与太宗之纳谏
二、君臣关系之信与不信
三、任贤如何可能?
四、天下之法
第二节李宗闵《随论》与“韩学”
一、可以王而王,可以霸而霸
二、“枉己行道”与“洁己枉道”
第三节北宋时期的“韩学”
一、欧阳修、苏轼与苏辙的“韩非论”
二、王安石与“韩学”
三、李觏与“韩学”
第四节南宋时期的“韩学”
一、朱熹与“韩学”
二、陈亮与“韩学”
三、晁公武、高似孙、黄震、王应麟的“韩非论”
第六章元明清时期的“韩学”
第一节何犿与“韩学”
第二节明代的子学复兴思潮与“韩学”研究
一、嗜古之风与《韩非子》之文及其刊刻
二、明代学者之“韩非论”
三、明代“韩学”兴起之历史背景
第三节清代的子学复兴思潮与“韩学”研究
一、清代诸子学兴盛
二、清代中期以前的“韩学”研究
三、晚清时期的“韩学”研究
第七章民国时期子学的全面复兴与“韩学”研究
第一节民国时期经学瓦解与子学全面复兴
第二节《韩非子》之文献整理与“韩学”研究之现实关怀
一、《韩非子》之文献整理
二、民国学者的救世情怀与“韩学”研究
第三节西学视域中的“韩学”研究
一、“韩学”的正面研究
二、“韩学”之批判性研究
余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