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写的是1944年~1945年的所谓“战时首都”重庆的生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的家庭,母亲与妻子中间的隔阂和经济的压迫造成了家庭的悲剧,妻子走了,丈夫害肺病死了。等到妻子回到重庆,婆婆已经带着孙儿搬走了,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男主人公断气时,街头锣鼓喧天,人们正在庆祝胜利,用花炮烧龙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1929年~1949年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种。1935年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长期担任主编。1978年~1986年创作5卷《随想录》。1981年~2005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
《寒夜》是巴金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后期创作中成就最高的现实主义作品,曾树生则是《寒夜》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自1979年巴金研究者们开始广泛关注《寒夜》以来,研究者们对她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是她“是一个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在...
评分哀哉!汪文宣——浅读《寒夜》 《寒夜》这个词儿,听起来总有点像歌曲“下沙”的意思,很凄凉、很悲苦。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面的人物都不能算是大奸大恶之人。趋利避害本是人性里的一种本质,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都难,还管什么追求呢? ...
评分推荐这本书,实在是“憋闷”了很久,自然而然的事。事情是这样的,一次偶然逛书市,看到了地摊上一本黑色封皮的书就顺手拿起来看,只看作者就当即决定买下来了。必定是大家,而且看着封皮也是喜欢的那种。买回后就没有多管,去忙别的事情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偶然翻到了这...
评分 评分怎么说? 那先扯人物吧。 靠靠靠靠靠看的时候汪文宣真是把我小小地气了一下。懦弱死的人!自己造成的悲剧,有毛的资格去说一些话。 不过承认和以前不同的是,自己的感觉还是柔软多了,对他,也是怜悯同情掺杂着愤怒,最后出来的是不爽。但是立场还是很强。就是这样。 我喜欢树...
懦弱善良的小文员,汪文宣。在爱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卑微男人。他原是有理想的,最终却成了这般颓微的模样。
评分漫漫长夜,没有终点。哎哟哟,若死在破晓之前,那么黎明就也从未出现。
评分这位老母亲的言行有时候真的惊悚得让我一身冷汗,比如汪文宣因为肺病晚期,单位劝他以后不要一起进餐时,母亲居然说巴不得把病都传染给同事。一边恶毒咒骂曾树生,一边嫌她寄钱少。曾树生真是整本书给我唯一亮光的人物。巴老在叙事上的延宕深得我心,比如宣收到长信时被钟又安打断的一系列心理描写。
评分压抑沉闷,不忍卒读 前一段时间读了几部曹禺的历史剧,小人物的命运果然是要比大历史更令人着迷的了(或许是悲剧的缘故?),虽然巴老说是要写国民党统治的腐朽,但仍旧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新旧观念的冲突,旧时代小知识分子的懦弱,一本好的小说当时如此吧。 碎碎念几句:(巴老一直说要建中国现代文学馆)但对比中国的现代文学,还是更喜欢西方现代文学的感觉,永远有一种疏离感,却让人沉溺。(或许是由于翻译的缘故?)
评分意识流风格,人物内心戏太细腻,但主人公也太懦弱太无能太悲观,整部小说压抑又绝望,但是人物都太侨情太扭曲,完全没有中华民族任劳任怨的美德,男人工资低做点校对工作就愁眉苦脸乃至绝症,妈妈洗洗衣服做做饭就觉着苦不堪言,各种牢骚满腹觉着自己是老妈子,媳妇倒像是唯一活着的人,我赞成她出走,虽然这有点残忍,但是她养活他全家,乃至出走后仍旧按月寄钱,真的算仁至义尽,作者还要批评她干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