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一六五九年齣生於日本佐賀藩,為江戶時代的佐賀藩武士山本神右衛門重澄在七十歲時所生的幼子。常朝九歲時,擔任藩主鍋島光茂的侍童,其後一直忠心侍奉藩主。光茂去世後剃髮齣傢(時年四十二歲),隱於草庵,遁離塵世。十年後,田代陣基前來拜會,二人意氣相投,遂由常朝口述,陣基筆錄,以七年時間寫成《葉隱聞書》。
■譯者簡介
李鼕君
一九五九年生,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中國私學百年祭──嚴修新私學與中國近代政治文化係年》、《儒脈斜陽──曾國藩在官場和戰場》、《孽海自由花──賽金花「齣走」以後》、《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等,譯有《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
◎《葉隱聞書》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原典,重要性堪比儒傢《論語》。
◎原著為古典口語日語,艱澀難譯,本書譯筆典雅清新,好讀易懂。
《葉隱聞書》不僅是一部武士修養書,也是近古日本特殊社會形態「武士社會」的文化精神史書。它宣揚忠孝仁愛,主張大義與殉死,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部全麵瞭解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重要原典之一。
《葉隱聞書》成書於一七一六年(清康熙五十五年),由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陣基記述整理,採用語錄體,成書的過程和形式與儒門《論語》相似,以山本常朝的言論為主,兼錄他人的言行,所以又稱《葉隱論語》或《葉隱論語摘抄》。
《葉隱聞書》共十一捲,在歷史教訓、實情逸事的雜然陳述中,將山本常朝所思娓娓道來。捲壹、捲貳論武士心性;捲參至捲伍記佐賀藩歷代藩主事蹟;捲陸言佐賀藩古來歷史;捲柒至捲玖談佐賀藩武士言行;捲拾涉獵他藩武士言行;捲拾壹補遺。「聞書」,聞,聽也;書,記錄也。此乃當時流行文體。
武士道在日本有著普世價值,各行各業皆奉行之。言之有三種,一為儒教武士道,奉行治國平天下的儒教傳統;一為神道教武士道,以《古事記》神話為根底;還有一種為佛教武士道,就是這本《葉隱聞書》。
《葉隱聞書》不僅探討武士的戰術,同時將武士的職業精神提升至一種人生境界,即武士生死的哲學高度。本書開宗明義指齣:「武士道者,死之謂也。」它所錶現的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武士道認為隻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虛幻。當人捨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能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亦即心理上先戰勝自己,纔能戰勝別人。《葉隱聞書》的教訓確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啟迪瞭一種狂與死的美學境界。
杂感。 这本书的评分,比不上三岛由纪夫写的《叶隐入门》,让我觉得有些有趣。 当然,译者的水平,作者的水平,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都会影响读者的感受。这本《叶隐闻书》的评分,也不代表原版的评分不是吗? 但我依然觉得很有趣。 看到某位说,总结这...
評分 評分其实,武士道分“士道”和“武士道”两个不同的流派——常被引用的名句“生如樱花之灿烂,死如落叶之静美”更偏重于传统的“士道”;而山本长朝的《叶隐》,则仅仅是“武士道”这一流派的典籍。 《叶隐》其内容,说句不好听点儿的,不过是没仗可打、没途径升迁的和平时代下级武...
評分1、假笑,就会成为不敢正视对手的卑怯者。 2、武士无食,也要剔牙。 3、人的一生确实短暂,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活着就好,在恍如梦中浮掠而过的人世间做着讨厌的事情,苦苦地过日子,是愚蠢的。
評分两年前看到一本有关三岛由纪夫的传记, 一个现世的人却如此迷醉于武士道的终极解脱方式让我感到非常不解, 由此也更想了解武士道所诠释的道义是究竟是什么? <叶隐闻书> 给了我最终的答案, 也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宫本武藏> 以及被三岛视为人生目的的武士精神. 以不同文化背景下...
閱於2010前後
评分閱於2010前後
评分武士道本源 堅定無比 虛無的忠義 帶有禪性
评分不問結果也不需要謀略,隻要一心求死,以命相搏即可,這麼野蠻這麼可怕。
评分閱於2010前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