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 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活动变人形》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留学归来的倪吾诚和妻子姜静宜格格不入,整日里吵嘴打架。岳母和大姨子从旁出谋划策,火上浇油。一家人闹得鸡犬不宁,演出了一幕幕婚变、自杀、出走的闹剧和悲剧。作者以辛辣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现代文明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挣扎的状态,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分裂、扭曲和痛苦。《活动变人形》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和“心灵历程的缩影”。
《活动变人形》小说是儿子倪藻写父母亲,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倪吾诚的整个人生的挣扎与纷争。 小说写得最多也是最为优秀的部分,我认为是母亲、姨妈与外婆姜赵氏的组成一个统一的阵营来“骂誓”父亲,作者将那些“骂誓”写得逻辑清晰,深情并茂,很见语言功底。 而...
评分倪吾诚,是近代中国欧风美雨浪潮之下的孤独“异乡人”。 二十世纪初东学西渐,自清末始日本欧美之现代文明科技学说流派传入中国,古老陈腐的国度亦有各位年轻志士留日留美留欧,这其中有鲁迅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闻一多云云,将来或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事业,或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现代...
评分终于把王蒙先生的这本《活动变人形》看完了,其实对于王蒙的作品,一直以来很是无感,总觉得他的作品带了股历经尘世侵染和政治磨炼的圆滑气息,没有女作家精细的文笔,也没有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设置,看来实在无味。不过,这次耐心读完,也确有收获。 印象很深刻的是倪藻...
评分假如将写作背景定到上世纪初到改革开放,大部分作家应该会着眼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表现,将一个民族所遭受的痛苦记忆,一个时代的烙印映射并重压到一群人物,或平凡或愚昧或革命。 但是在《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作为文章的主角却没有着力于诸如上述的表现。 倪吾诚幼时就在...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读王蒙的小说。上高中的时候,我记得语文老师曾有意无意对王蒙表示过轻蔑(也可能是我的误会,但总之是不太好的意思),大约是因为文人当官的缘故。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王蒙这位做过部长的文学家的作品就有点莫名其妙排斥。 就好像曾经对郭沫若的印象一样...
一般般!
评分初中读不是很懂
评分这本书基本是王老的自传了,大部分缘于生活,真实体现一个时代、家庭的悲剧
评分这本书基本是王老的自传了,大部分缘于生活,真实体现一个时代、家庭的悲剧
评分初中读不是很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