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坎•甘迪(Hakan Günday)
土耳其新锐小说家、戏剧家、地下写作者。1976 年生人,先就读于哈西德佩大学法语翻译专业,随后转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还曾在安卡拉大学主修政治学。
2000年,出版处女作小说,至今已出版十余部作品。其中《无止境的逃离》(土耳其名Daha,英译名More )出版于2013年,荣膺2015年法国梅迪西斯外国作品奖。因为取材当下世界的痛点,外加卡夫卡式的独白、大胆而暗黑的文风,本书一经出版即在本土和欧美引发热议。很多评论家将其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相提并论。
刘勇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湖南邵东人,闲暇时读书、译书,写作,翻译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包括《月亮与六便士》《不安之书》《无上荣耀》《化学家》等。
新一代《铁皮鼓》:恶童自白,百无禁忌。轰动土耳其的新生代小说家,比肩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每一次向恶的沦落,都曾是一次自我救赎的努力
——
“如果我的父亲不杀人,我就不会出生。”加萨生而为罪。他的父亲是人贩,他是人贩的帮凶。
9岁,成为蛇头;10岁,背负第一条人命;11岁 ,便可以对生死别离无动于衷;12岁,一个叫库玛的幽灵住进他的脑海,再没离开;13岁,他就已经彻底地死了……亲眼目睹了太多生命在生存面前的沦落,他逐渐丧失了一个孩子、一个人应该有的情绪和情感。
“我只用了五年就变成了可怕的怪物。我是我父亲、阿鲁兹、多铎尔和哈尔曼的总和。事实上,我比他们加起来还要恶劣。毕竟我还是个孩子,只有14岁。 ”
在加萨不足30年的人生里,绝望和希望将他来回抛掷。他心念逃离,可现实是一无形的绳子,将他牢牢捆缚。而过往慢慢变成一头猛兽,终日伺伏,时刻准备将他一口吞下。
——
这位惊艳土耳其的新生代小说家一出现,奥尔罕•帕慕克都可以让贤了。《无止境的逃离》取材于当今重要的世界难民问题,故事暗黑,叙说无情,触动人心,堪称新一代的《铁皮鼓》。
——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再现了难民逃离绝望境地的生存群像……在探索人性恶的方面,哈坎•甘迪 的书写是复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角谷美智子
这是一部毫不畏惧、引人入胜的小说,它把难民危机等抽象概念扫走,让我们一头扎进这个世界的痛苦之中。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生命会在地图的线条上流血。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西达尔塔•德布
最初买下此书,是被它的题材所吸引,想要了解一下人们在这世界的阴暗面都是如何生活的,没曾想《无止境的逃离》的文字如同黑洞一般,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起就将人死死攫住,不由分说的把人心拖入哈坎·甘迪所构建的黑暗世界里。 此书通篇为第一人称,且有大篇幅的内心独白,以至...
评分暗黑 压抑 相比后半部分的救赎 我可能更喜欢前半部分 看完也就更明白封面写的“每一次向恶的沦落 都曾是一次自我救赎的努力”是什么意义。 哈尔曼和多铎尔兄弟的文身 “生而狂野 长而开化 死而自由” 仿佛概括了加萨的一生 他俩也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们是加萨心中的光 而...
评分前面百分之八十非常引人入胜,到了后面就跟电视剧里坏人一变好就开始法力大减一样。不过加萨对着女人尸体自摸那一段,从文学上来说,可以说惊为天人,我没见过这样的。四点五分吧
评分作者可能经历过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从人生的本质到人类的命运,以及战争、权力、性、宗教、种族主义、民粹运动。每一部分都有很深的理解,也不乏“金句”,但各部分没能融会贯通。和米兰·昆德拉差了一个“不能承受之轻”的距离——当然作者写的更多的是“重”。
评分一个男童的自白,一部难民的血泪史。读后,让人震惊,作者用独特的笔触写人性之恶、心理扭曲、人性阴暗面等。
评分前半部,一直到出车祸那里,都比较好看。土耳其少年视角,难民、偷渡,之后是监控下的集权社会,都写的很精彩。但是车祸发生后,一切就有点泄气了,最后的发疯以及救赎,让这本书不够有力量,但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讲述方式,否则过于邪恶了。
评分难民危机下的“现实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