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洛赫维茨卡娅(1869-1905),有“俄罗斯的萨福”之称。189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诗歌奖。她在创作上深受费特、迈科夫等“纯艺术”诗派的影响,较多关注爱情、死亡、天空、星星、时间等永恒题材。1905年,再次获得普希金诗歌奖。她的创作对俄罗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有较大的影响。她的名字在苏联时期一度被忽略,但近年获得了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恰恰是洛赫维茨卡娅,而不是阿赫玛托娃,教会了妇女们诉说”。
译者:汪剑钊,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诗歌的乌鸦时代》等;译著《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二十世纪俄罗斯流亡诗选》《曼杰什坦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等四十余种。
本书收录俄罗斯著名女诗人米拉·洛赫维茨卡娅的爱情诗一百多首。作者被誉为“俄罗斯的萨福”,她的诸多诗作,如“倘若我的幸福是一只自由的雄鹰”“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死去”等,在俄罗斯被谱成歌曲广泛传唱,家喻户晓。
“俄罗斯的萨福”,曾两度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诗歌奖。她在创作上深受费特、迈科夫等“纯艺术”诗派的影响,较多关注爱情、死亡、天空、星星、时间等永恒题材。1905年,再次获得普希金诗歌奖。她的创作对俄罗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有较大的影响。她的名字在苏联时期一度被忽略,但近年获得了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恰恰是洛赫维茨卡娅,而不是阿赫玛托娃,教会了妇女们诉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诗集的阅读要有耐心,中间部分开始渐入佳境,虔诚、忍耐、真挚、温情,好喜欢给儿子的诗,“你要带着厚礼走进人间神圣的不幸”
评分“女人之路——是奴隶。” 只要不直白爱情,洛赫维茨卡娅的诗歌还是很有可读性的。
评分前半部分的诗歌侧重于纯抒情,“永恒”“痛苦”“梦”之类的词汇比比皆是,经由俄语翻译过来,韵味少了些,像少女独白;后半部分渐入佳境,开始对感情有了反思,文字也深刻老到起来。
评分晴朗李寒译得更像诗
评分尘世以下的感觉不到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