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礼物

诸神的礼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格丽·哈斯林格(Ingrid Haslinger),历史学者及英国语言文学研究者,在维也纳宫廷银器与餐具博物馆担任研究员,著有《与茜茜共餐》《匈牙利炖肉――一段文化史》《从汤到陶锅――引人注目的餐点与器皿》《诸神的礼物: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作者:[奥]英格丽·哈斯林格
出品人:启真馆
页数:207
译者:薛文瑜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177122
丛书系列:启真·闲读馆
图书标签:
  • 饮食 
  • 文化研究 
  • 物质文化史 
  • 马铃薯 
  • 美食 
  • 文化史 
  • 餐饮文化 
  • 英格丽·哈斯林格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马铃薯——以激烈方式改变世界历史的贫民食材!

一直以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饮食社会史。

通过交易活动和战争,古老文明的子民持续不断地了解新的天然农产品、可食用的动物及其烹调方式,建立新的饮食习惯 。当第一颗马铃薯来到欧洲时,没有人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形状不规则的植物根部会彻底改变欧洲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术。今天,马铃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稻米,成为全世界第四大耕作食用植物。在安第斯山脉居民耕种的约 30 种可食用的根茎类植物中,只有马铃薯周游列国,拥有国际地位。

英格丽·哈斯林格在这本内容丰富的马铃薯文化史中,叙述了马铃薯突破最初的偏见与误解,成功地广为世人接受的过程,展现出历史与美食的相互关系。本书还汇集了欧洲29国共计176道食谱,为马铃薯的种植与传播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梁文道写过一篇《爆炸足球,爆炸薯片》,闲谈看世界杯为何要吃薯片,“咬一口薯片,它破碎爆裂的声响居然可以达到一百分贝”,吃薯片的人因此变得更加亢奋、激情。即使没有世界杯,即使不吃薯片,全世界的餐桌依然不会缺少马铃薯食品。 我们已经默认了这个征服事实。然而,过程...

评分

美国人罗伯特·阿姆斯特朗的友人在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沙发土豆”一词,形象地描绘那些像一袋土豆似地蜷在沙发里,边吃薯片边看电视的人。眼看这个词汇流传甚广,阿姆斯特朗索性用它注册了一个商标。今天,我们虽然毫无恶意地以“沙发土豆”调侃,土豆君恐怕是被揭起来旧疮疤...  

评分

评分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有多远?这是一句矛盾的话,我们知道永远是时间维度,远则是空间维度。两者不搭边,组合在一起却妙不可言。我们总是期待永恒,“我爱你到永远”,如此种种,司空见惯。这个远到底有多远?由空间的距离到时间的距离,跨越的实在是一种期待,渲染一...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饮食社会史”。嗯,马铃薯的又一别名,叫“土苹果”。以前只知道马铃薯随同新航路走向了全世界,这回还知道了怎样走上各个国家餐桌的过程,书里还有很多烹饪菜单,马铃薯真的太棒了,经得起各种折腾,超级变变变!回头尝试一些有趣又容易的做法。

评分

土苹果居然有这样一个神奇故事,虽然是平民美食,各国的做法也是千奇百怪了。但我还是最喜欢酸辣土豆丝,书里没说哈哈哈

评分

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这本书没说,应该也是通过菲律宾。据说甘肃还是青海有全土豆席,很想试试。

评分

要不是亚马逊特价着实便宜,估计也不会挑这么一本回来,虽然嗜土豆如命。内容和想象中一样浅显得近乎幼稚,最多作为初中生读物。马铃薯的历史没有讲出实质性内容,全靠罗列各个国家引进土豆的时间点和大同小异的菜谱,毫无吸引力。作者顺带吐槽了一把英国食物的难吃以及北欧五国食物种类的匮乏。“奥地利语”这个称呼很是让人不舒服,那不就是乡下德语么,有啥可自觉高贵的不成。“土苹果”这个称呼倒是第一次听到,透着一股子闰土红脸蛋式的乡村朴实劲儿,很是可爱。对薯片没什么爱好,但是对薯条和土豆丝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记得小时候舅舅一直叫我“土豆脑袋”的梗儿,现在想来甚是有趣。下次我也找个花盆种一个块茎试试看,还木有见过土豆花呢~白色和黄色应该很常见,红色真如传闻中那么好看么?玛丽·安托瓦内特头戴小小花朵的画面一闪而过~

评分

相比之下,马铃薯的菜谱更吸引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