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抽象浪漫主义的爱情游戏,一部革命性女性主义邪典小说,一册20世纪文化批评研究合集,一本艾玛•包法利自己写的《包法利夫人》。
★ 爱情就像写作,而写作是通往自由的唯一出路——
“我个人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清晰、诚实地表达自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就像是写作:活在这样一种剧烈的情感中,精确与觉察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自我,但它存在着,而借由写作,你可以设法捕捉到自我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大胆地公开表达,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了。”
“谁应该有发言权,又是为什么呢?这才是唯一的问题。”
.
内容简介:
女艺术家克丽丝,39岁、已婚、事业失败,有一天疯狂地爱上了她的丈夫、后现代理论家西尔维尔的同事迪克,并在丈夫的帮助下,开始给迪克写长信。
“我爱迪克”是一句炽热而坦荡的单恋声明,也是一场革新书信体的文学实验,更是一份英勇的女性主义宣言——关于如何使用第一人称来言说,以及女性如何重新生成她自己。
克丽丝•克劳斯(Chris Kraus,1955— ),美国作家、电影制片人、艺术家。生于纽约,童年在康涅狄格州和新西兰度过,16岁即从新西兰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21岁时返回纽约,进入导演李•布鲁尔的工作室学习电影制作,拍摄了一系列实验性电影和短片,在全球多个艺术展上放映。克丽丝•克劳斯已经出版了9本著作,现居洛杉矶,投身于各类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
译者:李同洲,做过外国文学编辑,译有《那两个女孩》等作品。
看了后记一点,其中很多插叙,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要写的我故事穿插,还有一些文学批评,原来这种叫“理论小说”。读下来挺喜欢这本小说写作方式给我阅读体验,不过加上翻译读得水土不服,以及里面谈及的小说人物实在是太小众了,譬如写的作家凯瑟琳以及她作品的人物(我推断...
评分一点偶发性吐槽。 2月,一位朋友的朋友因为抑郁症去世了。我感觉这事最无解的点在于,头脑越好、自制力越强的人,越倾向于不出声,而且往往能隐藏得极为完美,大家知道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大概是去年,我收藏了一条推文,说的也是同一个话题: 《我爱迪克》这本命途多舛的书里...
评分看了后记一点,其中很多插叙,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要写的我故事穿插,还有一些文学批评,原来这种叫“理论小说”。读下来挺喜欢这本小说写作方式给我阅读体验,不过加上翻译读得水土不服,以及里面谈及的小说人物实在是太小众了,譬如写的作家凯瑟琳以及她作品的人物(我推断...
评分评审员 001 少女哪吒(志愿做一个样本贫瘠的人类观察家) 《我爱迪克》着实是一部富有实验性的小说。克丽丝和西尔维尔这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展现了亲密关系的权力差异。不平衡从迷恋开始就可见一斑:写下第一封信的其实是西尔维尔。对妻子的精神出轨看似开放的背后,是西尔维...
微信读书借阅。不排斥类似“论文”揉进小说,但前提是要揉得好啊。这本则实在太无聊了,一股知识分子矫情。。 。迪克是谁无所谓,几乎是象征了。。。
评分I love dick是一场案例研究,以文字而非图像或装置的形式出现可以让高速运转的想法在成为一种纯粹的感觉前被更细致地表达出来。很认同后记将其评论为一部“理论小说”,除去形式,书内有许多独立的文化批评以及将文艺理论、政治意识和女性的日常经验嵌合的文化分析;作为一部将男人客体化为缪斯的女性著作,她显然是有冒犯性的,正统文学界不习惯女性拥有如此强大的主体性并成为一部作品的创世者,尽管本书颇具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她最多被人谈论的还是那副纯粹女性的腔调——情爱、性交、感性、歇斯底里,却不见其中隐含着的锐利的反动与沉着的思考。当一名女性需要通过理论化和哲学化的方式来处理个人感情与脆弱性才能够获得“出版”资格,某些人还在指责她敏感而怪诞/淫荡,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克丽丝的“正确性”吗?
评分非常厉害,有一种浑然天成绵里藏针的感觉,很喜欢写汉娜·韦尔克的部分。
评分我们指望性来孕育共谋…
评分看了几十页弃了。这本书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三流艺术作品:故事看似前卫(一个有夫之妇伙同她的丈夫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实则无趣(无趣到只能不停地解构才能让它继续下去);处处指涉时代文化符号,但它们与快餐店堆积到汉堡鸡块无异;以艺术展的形式呈现——我决不会想要看这样缺乏灵气而絮叨不止的展览。如果我的作品阅读感像这样,我要羞愤而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