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H.克莱因(Eric H. Cline)
乔治华盛顿大学古代史和考古学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国会考古研究所主任,国家地理学会成员。曾任古典学与近东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他的考古足迹遍及希腊、克里特、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与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合作主导近东遗迹的挖掘工作。著有《文明的崩塌》《考古的故事》《从伊甸园到流放》等畅销书,《文明的崩塌》使他获得美国东方研究学会“最受欢迎图书奖”和普利策奖提名,此外他还三次获得圣经考古学会的“考古学流行图书奖”。
希腊经济崩溃,利比亚、叙利亚和埃及内乱纷纷,外族人与外邦战士又火上浇油,土耳其唯恐卷入这场危机,以色列亦是如此,约旦挤满难民,伊朗磨刀霍霍,伊拉克则动荡不定……这说的是21世纪的国际形势?没错。但这也是早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177年前后地中海世界经历的事情。
公元前1177年,被称为“海上民族”的野蛮人大举进犯埃及。法老集结军队将其击退,但埃及国力也自此一落千丈,走向衰亡。不仅古埃及如此,希腊、赫梯、亚述、巴比伦……那些称雄于世的伟大王国与城邦,如环绕古地中海的一串明珠,统治西起希腊和意大利、东至底格里斯河的广袤土地,创造延续几个世纪的辉煌。但在公元前12世纪末短短几十年里,诸多文明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崩塌,古老的文字与技术文明荡然无存,仅留下金字塔等宏伟的历史遗迹和改编为史诗的特洛伊战争故事。
什么才是导致古地中海文明全面崩塌的关键因素?考古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是地震、气候异变、干旱等自然原因,还是城邦内乱、蛮族入侵等人为祸端?天灾人祸都曾给文明地区带来冲击,但单一的力量不可能带来全盘崩溃。著名考古学家埃里克·H.克莱因引入“系统崩溃论”来解释,多重冲击构成的“完美风暴”,如何奏响青铜时代晚期古地中海文明的终曲。
究其根本,公元前12世纪的各城邦依存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体系,各城邦通商联姻、互通使节、提供国际援助,甚至发动贸易战争。城邦之间唇齿相依,国际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一旦因自然或人为灾害的冲击而破坏,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直至整个系统的瘫痪。
“系统崩溃论”,不仅要解答古代青铜时代文明崩塌的未解之谜,也指明当代文明的现实挑战: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对国际贸易、外交的依赖更加强大,当今的世界体系更加复杂。在不确定因素面前,我们的世界绝非无懈可击。21世纪是否会迎来下一次文明崩塌的危机?还是像在青铜时代的废墟上重新建立更加以人为本的古典文明那样,全球体系重塑的机遇正在到来?
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种种利好:更便捷的贸易、四通八达的联系网络,以及比过去更易于得到的信息。一切在向前发展,回顾过去,譬犹一个盛年之人,回首蹒跚懵懂的往事。然故事的另一面在暗中重演:希腊经济混乱,利比亚、叙利亚、埃及的内乱,外族入侵...
评分导致或促成青铜时代晚期之末文明崩溃的原因也许很多,但似乎没有哪个单一原因会造成灾难。 ① 这个时期显然发生过多次地震,但通常说来社会是可以从地震中恢复的。 ② 有文字证据证明爱琴海和地中海地区曾发生过饥荒,现在也有科学证据证明那里曾经发生过旱灾和气候变化,但是...
评分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种种利好:更便捷的贸易、四通八达的联系网络,以及比过去更易于得到的信息。一切在向前发展,回顾过去,譬犹一个盛年之人,回首蹒跚懵懂的往事。然故事的另一面在暗中重演:希腊经济混乱,利比亚、叙利亚、埃及的内乱,外族入侵...
评分现在梳理人类文明进程,可以大致梳理出几段文明周期了,当然这篇文章以神游意淫为主,诸位不要当成历史科普和我较真: 1. 苏美尔-埃及-印度哈拉帕等兴起于河流的初代文明(BC4000-BC2000)。工具为金石并用,后期向青铜器转变;文字为刻在泥砖和石头上的图像符号,后期向楔形文...
评分坦率地说,我在刚看前几页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错的,因为语言基本流畅,大致对了一下英文,也没有什么太大错误。然而本着对中信翻译的本能的不信任,还是决定先看看电子版,然后一核对就发现,这本书的专业程度对于中信来说实在是太超纲了。简单的翻译基本上都毫无问题,但是难...
看着上古史那么多陌生的人名、地名已经哭晕。作者把考古发现和历史阐释有机结合起来,在不确定中努力寻找可以确定的内容,也许可以为当下的全球化社会提供前车之鉴。
评分总说历史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看一下现在叙利亚的形势,在书中也能找到野蛮人入侵毁灭文明时的场景。
评分没有图片!没有图片!没有图片!
评分一部深入浅出的考古科普作品,2014年英文版刚出版。身为考古学资深学者,作者讲述了青铜时代晚期地中海东部各个文明的交流和毁灭史。最精彩的部分是讲述青铜时代中晚期,各个文明的物质交流,比如沉船反映了迈锡尼、埃及、赫梯之间的商业往来;赫梯国王、埃及法老和乌加里特国王之间(居然保存下来了!!!)的往来信件;迈锡尼、特洛伊与赫梯的战争关系。有关这些文明的中文出版物太少,让这本书更显价值。作者还给出了很多论文来源,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探索。
评分可买可不买的书,只要能保持这个用纸印刷的水平,就能留在凑单的购物车二号车厢里。。。内容?现在海量世界史向的书,看不看的都没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