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的原著, 自然是值得珍藏. 但这个版本真是翻译得粗糙. 就算我不说这个译者"陈小白"的英文差, 至少也得批评他/她的汉语差. 怎么把话说得正常一点, 把些个专业术语能清楚些, 就那么难吗?
评分《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1797年,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但父子对此书理解不一。辩论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他的理论”——富有戏剧的结果是,这就是本书的源起...
评分《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1797年,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但父子对此书理解不一。辩论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他的理论”——富有戏剧的结果是,这就是本书的源起...
评分这边是很久以前的书吧,估计那时避孕工具很少,作者没想到对情欲有着不变需求的人们可以在满足情欲的时候不用搞出副产品——孩子。这是老龄化问题来临了。 可以当作历史书来看,看看当时的中国在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评分/马尔萨斯作为工业正在发展时期,对人口的担忧是有情可原的,但是这书的主题似乎并不只是人口与食物的问题,马尔萨斯试图用人口与食物原理来否定孔多塞,葛德文认为人类可以达到乌托邦,这个我是极为赞成的,马尔萨斯批评的点也是正对位置。 但是,重农主义的马尔...
如果我读过别的版本,然后对比一些翻译排版可能觉得这本书不好,但是没看过,只是被马尔萨斯的逻辑和悲观主义的样子所打动。
评分之所以称其为悲观主义是因为写的社会太真实,用悲观主义社会学来称呼这本书只是想要强调这本书里所说的不幸福的那些人只是社会下层阶级,悲观并不是社会全貌,只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不能像每章写导言的这类人,反复强调悲观主义,这只会表明作者视角有问题,但实际这是误解作者。还有想反驳导言里说的作者想证明自己的宿命论观念,我没看出作者在书里有什么宿命论的看法,即使作者肯定了下层阶级绝对的恶,这也是社会事实。如果说他是基督教徒,所以可能有宿命论,这是因为作者也知道,并以身作则,认为只有利用宗教,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让下层阶级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很认可他所说:人口增长率永远大于生活资料增长率。结合《有闲阶级论》:大多数人如果有了多于满足个人的生活资料,必定会生孩子表明其明显有闲。 这版本相当于上册,需要看下册。
评分4.5. 终于拜读了马尔萨斯的悲观论和宿命论.
评分如果我读过别的版本,然后对比一些翻译排版可能觉得这本书不好,但是没看过,只是被马尔萨斯的逻辑和悲观主义的样子所打动。
评分4.5. 终于拜读了马尔萨斯的悲观论和宿命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