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我们

马克思与我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正聿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8-5
价格:3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57495
丛书系列:“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孙正聿
  • 《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 人大出版社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8入围好书
  • 马克思主义
  • 哲学
  • 社会科学
  • 政治
  • 经济学
  • 历史
  • 理论
  • 思想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出版《哲学通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等4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近30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和成果多次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

目录信息

引言 走进马克思1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3
(一)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起3
(二)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4
(三)马克思的“三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8
(四)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当代意义10
(五)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12
二.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16
(一)生活:人的生命活动16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18
(三)历史:人的发展方式24
(四)发展:生命演化的自我超越26
(五)幸福:人的需要和追求31
(六)人生观: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36
三.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40
(一)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40
(二)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42
(三)历史与“文化的水库”44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46
四.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53
(一)“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精华”53
(二)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精神56
(三)“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省6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67
五.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71
(一)从科学与常识、哲学的关系看科学71
(二)科学活动的基础83
(三)科学研究的成果89
(四)科学发展的逻辑94
(五)时代的科学精神98
(六)科学的社会功能104
六.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110
(一)宗教的根源:人的无法忍受111
(二)宗教的本质:人的自我异化113
(三)宗教的悖论:人的精神焦虑115
(四)宗教的反思:超越人的自我异化116
七.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120
(一)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120
(二)对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自觉122
(三)对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125
(四)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128
八.马克思与我们的理想观132
(一)人类解放:马克思的社会理想132
(二)解放的旨趣:理想之维的承诺134
(三)解放的历程:现实道路的探索136
(四)解放的尺度:反观历史的根据137
(五)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139
(六)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149
后 记16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通俗简明,作为大众了解马克思的入门读物是非常优秀的。孙老师的语言也特别好,富有张力和感染力,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评分

只评分,不评论。读书以明智,不是看排比,也不是接作者抛来的问题。

评分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评分

可能由于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的原因,着重看了第五章《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觉得孙老师的科学哲学功底也相当深厚,尤其在论述现代哲学与科学关系部分中关于从“弱化”科学的科学性和“强化”哲学的科学性两个方向去调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相关论述尤为深刻。第六章的(三)对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四)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部分。不过第八章关于解放的部分就有点炒冷饭之嫌,理论有余而实际不足,这也许正是思想解放要突破的地方吧,孙老师应该也有同感吧。其他章节觉得和教科书相差不大,也就一目十行匆匆掠过。

评分

可能由于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的原因,着重看了第五章《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觉得孙老师的科学哲学功底也相当深厚,尤其在论述现代哲学与科学关系部分中关于从“弱化”科学的科学性和“强化”哲学的科学性两个方向去调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相关论述尤为深刻。第六章的(三)对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四)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部分。不过第八章关于解放的部分就有点炒冷饭之嫌,理论有余而实际不足,这也许正是思想解放要突破的地方吧,孙老师应该也有同感吧。其他章节觉得和教科书相差不大,也就一目十行匆匆掠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