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1960年4月出生,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名人推荐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编辑推荐
《第七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余华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余华的写作,勇敢而不偏狭,幽默而不乏庄重。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也创造一种现实,并通过不断重释小说与现实的复杂关系,续写今日的文学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名人推荐
《第七天》某种意义上,打通了通向神性的一面。如果说它是一首歌,它一定是一支悲歌,如果说它是一部书,它就是一部时代的亡灵书。余华先生始终坚持为小人物写作,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写作,我非常赞赏和尊重他的写作态度。——张清华
这部小说是用诗的语言来写的,是余华不断试探文学、文学传统、文学艺术以及现实、个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成果,而我个人认为这探索是成功的。——张新颖
余华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所以尽管现在基本不读小说了,但看到《第七天》将出版的消息,我还是立马在京东下了该书订单。自从上一部小说出版以来,余华深谙营销之道,在文学已死的争议声中,还能让数百万读者掏钱买单。 拒不接受采访但提前曝光《第七天》的开头,让读者对...
评分卡尔维诺说:”当我开始我的写作生涯时,每个青年作家都有一个明确的紧迫感,就是要表现他的时代,我满脑子良好的愿望,试图使自己与推动本世纪各种事件的那些无情的能量联系起来。不管是集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我试图在推动我写作的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流浪汉小说式的...
评分第一时间拿到《第七天》,这部小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时代感异常明显。读过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对余华的印象是旧时代的,基本局限在“毛时代”乃至向前推。这些作品在田间乡角、牧童牛羊、菜地粪桶、稻田渔船、阐述着故事的活动空间,至于让人错...
评分余华那张发福的脸在新作《第七天》出版后饱受批评,我觉得这不太礼貌,起码批评作家应该看他写了什么,以及为何这样写。 《第七天》如书名所示,描写主角“杨飞”去世七天内的遭遇。小说中所写的阴间相是由微博热词列表构成的世界。在这七天内,杨飞会遇到被强制拆迁逼死的人...
评分说着自己的故事,听着别人的故事,再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余华的笔调总是那么真实、无情,几句话就可以让人心疼,跟针扎了一样!荒诞离奇的背后是余华对生命对人间的终极关怀,冷峻,无言!生命就是如此艰难,死了火化都会有等级差别,生与死又差多少?只有那些无权无势无财之人所在死无葬身之地才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只有那些人才最纯真善良!保持这种状态的余华总不会讨人厌,期待余大新作品!
评分生的世界极尽讽刺挤满了小人物的不幸和个体的悲伤,反而是死后的亡灵之地在一片混沌的虚无中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肉体消逝方能摘下面具洗尽铅华,两手空空的游魂没有欲望没有诱惑,只余一颗心脏挂在树上砰砰。 很久没有这样在晚上一次性看完一本书了,眼睑开始跳555
评分这世上富人过着我想象不到的富裕生活,穷人过着我想象不到的穷苦生活。这世上自是有诸多不公平,但他最可怕之处在于富人越来越懂得学识修养的重要性,而穷人越来越尖酸刻薄不思进取。
评分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写尽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积极与无奈。开篇从殡仪馆角度写了拥有特权、公款吃喝的腐败官员、墓地贵死不起、强盗式拆迁等各种社会热门问题。买不起墓地的社会底层在死后去了“死无葬身之地”,却是充满最多欢声笑语之地
评分建议余华老师入职UC震惊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