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斑,化學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發錶各類學術論文五十餘篇。斑斑是博物學愛好者,癡迷底層生物鏈中的世界,關注土壤、分子和微小的能量。斑斑齣版有《澳大利亞簡史》《新世界的貓》《十七年蟬》等作品。
★★★
第十四屆文津圖書奬推薦圖書
第二屆中國自然好書奬入圍圖書
“小菌菌”講述的真菌與人類共生的精彩故事
食用菇、病原體、抗生素,全麵認識真菌世界
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圖力古爾教授作序推薦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孫翔博士審校
……………………
◎ 編輯推薦
★ 科學性。本書分四個方麵係統生動地嚮讀者講述瞭 關於真菌的基礎知識。第一章介紹瞭真菌在結構上的特徵、生長過程,並迴顧瞭人類發現真菌的曆史;第二章介紹瞭食用性真菌;第三章介紹瞭作為病菌的真菌引發病變的機製和防治措施;第四章描寫瞭真菌在現代醫學和科技工業中的貢獻。
★ 原創性。本書特彆介紹瞭我國科學傢在參與人類發現真菌過程中可歌可泣的經曆,如中國的青黴素發明人樊慶笙博士、奠定瞭我國西南高等真菌研究基礎的臧穆先生等。
★ 趣味性。本書通過擬人化的口吻,運用第一人稱講述瞭人類與真菌亦敵亦友的故事,風格詼諧幽默,寓教於樂。
★ 藝術性。整體包裝設計采取圖文並茂的形式,配以專業精美的說明性圖片,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
◎ 內容簡介
我們在葡萄酒裏,我們在麵包裏,我們還在你的鼻孔裏。據人類科學傢的保守估計,我們在地球上有150萬種不同的兄弟姐妹,然而你們卻隻認識我們中的0.5%。你們一些人把我們當作餐桌上的珍饈,一些人把我們視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還有一些人則利用我們挽救瞭同胞的生命。在伴隨人類成長的歲月裏,我們與你們亦敵亦友,雖然“瘌痢頭”“腳氣病”給你們帶來瞭不少睏擾,但是我們分解石油、有效殺蟲、防止土壤汙染,為人類的發展也貢獻瞭一己之力。
現在,真菌帝國派遣文化形象大使“小菌菌”,遞交給人類50份文件,全麵展現真菌的食用價值、醫藥價值和文化價值。希望你們會瞭解並且喜歡上我們,珍惜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傢園,攜手邁嚮更美好的明天。
有这样一个传闻:在“二战”中,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原子弹,当地几乎一切活着的生命都消失了,但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有一种叫姬松茸的东西,竟然在核爆炸后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姬松茸又是什么东西呢?《菌物志》对此给出了非常权威详实的答...
評分非常有趣的科普读物,斑斑化身俏皮真菌,徐徐道来真菌与人类不得不说的故事。 地球上真菌可达百万种之多,主要分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她们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生存能力极强。不同真菌长相差别虽大,但都是由一根根细小的菌丝组成。...
評分这是一本可爱的小书。《菌物志》,这个名字听上去很严肃很正统,其实只要想想《人物志》就明白了,它们不是人,是菌,当然就叫《菌物志》喽。我以前看过一本《我们只有10%是人类》,讲的是寄生在人体内部的微生物,让我涨了不少见识。《菌物志》也是讲菌类的,但是讲的是自然界...
評分 評分这是一本甫一打开,就会令你目不暇移爱不释手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为什么——写得太有趣了!跟随作者轻灵的笔触,徜徉在菌类王国里,你会不自觉地成为那个唱着、跳着,欢快的采蘑菇的小姑娘,轻松愉悦间捡拾几篮子菌类的故事和知识。 志书,通常为探根溯源、正名立传的体例,基...
超有意思的一本真菌科普書。作者微小生物的極度愛好者,當然,書中有很多地方也體現瞭作者的專業的愛好者。真菌與人類的生活,真菌與社會的聯係,好的壞的都談到瞭。用第一人稱的方法,使得科普更有趣味。作為分解者,它是生態係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生態作用和對人類的效益是不容忽視的。我也喜歡真菌,它比植物神秘,生活史策略多樣奇葩,長相怪異多樣,很有意思。
评分太有趣瞭,好想讀完所有地球上有關生物體的書~ 從科普走嚮大部頭的書,這種書就是最好的開門鑰匙~
评分可以但沒必要
评分非常生動一本科普讀物。一開始是在書店被封麵吸引。因為愛吃蘑菇,看蘑菇紀錄片時也覺得很神奇。看書,常常會發齣“哦,原來是這樣啊,哈哈哈”如此的感嘆。確實時一讀就停不下來。篇章的長短把握得很好,也不會過於拖遝。文筆輕快。
评分想到瞭彼得·漢德剋的“蘑菇癡兒”和奧爾加·托卡爾丘剋的“蘑菇性”。漢德剋的蘑菇是狂人的珍寶和避世的迷藥。而托卡爾丘剋的蘑菇是生長睡眠和清醒交界處的催眠傢和夢想傢。這本書作為蘑菇愛好者必讀。不過菌菇第一人稱俏皮撒嬌的口吻讓人有點雞皮疙瘩,以及病菌的科普容易犯密集恐懼癥和黏物恐懼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