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自身正是感到缺失,才想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是是枝裕和对自己作品《空气人偶》的解读。 人,总是孤独,孤独存在于几亿光年的时间长河里,我们都是孤独患者。裴斗娜主演的《空气人偶》是我看的第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那年我读大二,完完全全被那个几近透明的女生所吸引,我暗...
评分无论是根据电影编写而成的小说,或是散文集子,凡是跟是枝裕和有关的中文书,我基本都会找来读。但我远远达不到是枝裕和拥趸的程度,摘得戛纳金棕榈的《小偷家族》,看完只觉平平,欠些火候。不知为何,相比丰富多彩的影像,我似乎更偏爱文字里的是枝裕和,阅读他的文字,平静...
评分 评分文/文小妖 在阅读是枝裕和导演写下的电影手记——《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时,我脑海里一直在细细搜索,究竟我是从哪一部电影开始就被是枝裕和迷住了?思前想后,大概是从《步履不停》开始的…… 有段时间,心里特别浮躁,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甚至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念头。直到有...
评分“比起有意义的死,不如去发现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是枝裕和的电影确实大多如此呢,他说与其说他拍的是死亡和离别——“描写失去”,不如说是描写“被留下来的人”。 本书里导演的感想都清澈而又有深度呢。摘录一些给自己了点思考的话。 大部分媒体在采访死者家属时,更多的是...
没有人会不喜欢他的坦诚和温和有力的思辨吧?从《幻之光》到《小偷家族》,几乎能从每部电影里直接看到他想要表达的,因为他的思考方式和拍摄视角总是非常「近」,可不同阶段他也始终让人惊喜让人期待。死亡与小孩的元素,时间流转的感觉,都很好,选角实在灵光~
评分2019020:以电影导演色的身份为人所熟知的是枝裕和,在谈及自己的导演生涯以及对自己创作谱系的盘点,却是从电视开始的。不忘来处,但识归途,是枝坦承对电视的养育之情心怀感激,也因此在这部谈电影的书中,是枝却从电视导演的经历与视角出发,有电视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如与拍摄对象保持距离,并非单纯的黑白对立,而是用灰色的视角记录世界;有电视与电影的不同,如电视与纪录片偏重“公众意识”,而电影创作更趋向于“个人表达”。在对自己电影脉络的梳理中,是枝再次阐释了他的电影美学与电影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地方:生命本身就是奇迹,那些无法取代的珍贵之物就蕴藏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
评分350页一个通宵读完,拿起就停不下来。是枝对二十余年导演生涯的一次大盘点。比起追问影像的所谓本质,去定义它、圈定它、固化它、规定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更倾向于探寻纪录片、电视、电影的可能性:何谓电影的丰富性?为此还有什么可以做的?电影不该有它的十诫。它不是产生于自我的内部,而是经由与世界的邂逅、与人的碰撞诞生;比起故事本身,更想讲述深邃的“时间的轮回“,在这个意义上与小津很像,作品中的时间不是线性的、历时的,而是回旋流转的,循环了一周,来到与先前稍稍不同的地方;比起”作家性”,更想做一个拍电影的职人。<步履不停>是对母亲的服丧。虽然总在讲死亡、葬礼、社会事件,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被留下来的人。由此书可知,把一个导演放在整个文化与时代的谱系中去解读有多重要。
评分一如既往的实诚坦然,并不讳言电视台的出身导致对使用电影语言的忐忑与忧虑,对电视行业进行深层反思,并提出发挥电视与广播作为多元公共空间的功能,也分析了电视与电影创作的异同之处。是枝裕和在电视台拍纪录片的经历对于他以后的创作无疑具有深远影响,他探讨纪录片是否需要施加导演的个人干预以实现戏剧性,拍摄各种边缘人群,以私小说式的方式记录着当下的文明生活构筑在怎样惨痛的历史上,排斥善恶二元对立模式,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责任感令人敬佩,批评政府机制与媒体作风颇为严厉,这些元素均反映在其电影中。而这样一位具有高度自律自制精神的艺术家,又兼具低调、谦虚、自省的可贵品格,多处谈及良师益友(甚至也包括演职人员)之助,对其他优秀导演的借鉴与模仿,真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
评分成长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