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是枝裕和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54
译者:褚方叶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8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94041
丛书系列:电影人
图书标签:
  • 是枝裕和 
  • 电影 
  • 日本 
  • 电影人 
  • 是枝裕和人生随笔 
  • 日本文学 
  • 随笔 
  • 日@是枝裕和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以《小偷家族》荣膺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枝裕和,状态回勇,击溃观众对前作《第三度嫌疑人》“转型”的失望,几乎回归到盛年辉煌。而今年推出的这本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乃历时8年写就的对电影和人生的深沉思索。本书以编年体为主要形式,历数是枝...  

评分

近些年日本电影如同日本经济一样比较低迷,回顾日本电影史,早年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曾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的北野武和岩井俊二也被广大文艺青年狂热追捧,但是他们近些年的新作品都表现平平,日本电影出现导演青黄不接的局面,唯独是枝裕和一枝独秀,知...  

评分

近些年日本电影如同日本经济一样比较低迷,回顾日本电影史,早年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曾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的北野武和岩井俊二也被广大文艺青年狂热追捧,但是他们近些年的新作品都表现平平,日本电影出现导演青黄不接的局面,唯独是枝裕和一枝独秀,知...  

评分

评分

什么是冷漠? 约翰·伯格说,当个人幻想被隔离在任何实际社会行动之外时,个人幻想便不可避免地偏离,从而能导致了冷漠。 这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有很多,比如《小偷家族》《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等电影,公共生活就是一座冷漠剧院。 这本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每个人只能拍他自己的电影

评分

有点像印在CC蓝光碟内页,用于个人阐释和深度解读的,一大长篇【导演的话】。因为是枝作品不仅涵盖剧情长片,也包括纪录片、电视剧作品,导致内容略杂(我对日本电视节目发展史就完全是一窍不通)。像电影节巡礼之类的,偏私人化的内容,还是少了点。是枝一听别人说他像小津,内心大叫:又来了。把电影艺术看得过于崇高的,倒不妨翻翻这本书。是枝作品之所以成型,他与这批平成年导演所引领的日本电影潮流,始终是另外一种新的,进入21世纪后的电影形式。

评分

350页一个通宵读完,拿起就停不下来。是枝对二十余年导演生涯的一次大盘点。比起追问影像的所谓本质,去定义它、圈定它、固化它、规定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更倾向于探寻纪录片、电视、电影的可能性:何谓电影的丰富性?为此还有什么可以做的?电影不该有它的十诫。它不是产生于自我的内部,而是经由与世界的邂逅、与人的碰撞诞生;比起故事本身,更想讲述深邃的“时间的轮回“,在这个意义上与小津很像,作品中的时间不是线性的、历时的,而是回旋流转的,循环了一周,来到与先前稍稍不同的地方;比起”作家性”,更想做一个拍电影的职人。<步履不停>是对母亲的服丧。虽然总在讲死亡、葬礼、社会事件,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被留下来的人。由此书可知,把一个导演放在整个文化与时代的谱系中去解读有多重要。

评分

演员的自我表现会妨碍创作者。 优秀的创作者即使不依靠演员的即兴表演,也能当场写出想要的剧本。如果写不出来,就没有资格成为编剧。 我一直认为,虚构作品要令观众沉醉,而纪录片则要让观众清醒。 比起有意义的死,不如去发现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电影并非高喊口号的东西,它就是为了表达生命真实丰富的感受而存在的。 成长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迹。

评分

有点像印在CC蓝光碟内页,用于个人阐释和深度解读的,一大长篇【导演的话】。因为是枝作品不仅涵盖剧情长片,也包括纪录片、电视剧作品,导致内容略杂(我对日本电视节目发展史就完全是一窍不通)。像电影节巡礼之类的,偏私人化的内容,还是少了点。是枝一听别人说他像小津,内心大叫:又来了。把电影艺术看得过于崇高的,倒不妨翻翻这本书。是枝作品之所以成型,他与这批平成年导演所引领的日本电影潮流,始终是另外一种新的,进入21世纪后的电影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