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国家既可融汇一体,又能兼容并蓄,既有明确的自我认同,也能以平等的地位竞逐新市场、新技术、新观念。本书以16世纪末作为叙述的起点,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怀着同情之心回顾中国走向现代过程中遭遇过的机遇与挫折,认清中国问题的缘由,以及中国人该凭恃何种知识、经济、情感来解决这些问题。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1965—200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著作极丰,主要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曹寅与康熙》、《康熙》、《天安门》、《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王氏之死》、《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胡若望的疑问》。
从前文的序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是可以被用作美国教中国史的教科书的。 这一本书,语言通俗,融贯400多年的历史,大量纷繁复杂的事情用一个中国发展的脉络串起来。在这样大的历史框架下面,又充满了具体鲜活的例子。是一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读本。 外国人...
评分断断续续的,花了十几天时间,终于将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看完了,史景迁是英国人,美国教授,大名Jonathan D.spence,著作等身,因景仰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而取了个“史景迁”,显然,他是深得太史公老先生之衣钵真传的,在国产史学煌煌巨著越来越变得面目可憎不忍卒读之...
评分5.对“现代”的理解 现代不等于当代,不能把过去托付给“传统”,而把将来交给“后现代”。我倾向于认为在1600年或更早——当然也包括此前的任意时间——就有了上述意义的现代国家。然而,不论是那时,还是二十世纪末,中国都不能算是一个确实的现代国家。 19-20.白银大量流...
评分用“追寻”这个字眼,作者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己这部著作的定位。这不是一本学术意味很浓的作品(当然也不是作者擅长的领域),是在讲故事。 作者从明末一直讲到97年香港回归,从政治、论述、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领域分析对比,从种种纷繁的乱象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脉络。向...
评分总感觉他的着本书不若他的其他书写的好,虽怀有很高的愿望,想通过追寻,来理解现代的中国,但 我总感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却陷入了历史的旋涡,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更是严重了
三星半,书名很酷,内容很稳,因而略没劲。
评分删减版,我们看到的是有关部门放行之后的版本。一个对不利于自己的历史讳莫如深,无法正视的国度,还有什么可说。就像最近的疫情,我们经历,却不允许记录。我们的后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春天发生过什么。
评分叙事文笔很好,所提观点仍属规范,我国历史终止于1949。比较意外的是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只字未提,看他给出五四评价的时候闪过一丝心酸。大意是文化精英们仍在用笔战斗,这很值得敬佩,而真正改变中国的是那些中共一大的实践家们。时至今日,那些努力向文化精英迈步的人,有多大肯定能改变世界?改变多少?
评分中规中矩的向国外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介绍中国的历史书,史料选择比较谨慎,使用的是客观看待变化方法,没有自我观点,很多内容点到为止,没有进行过多解读。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可能会觉得不太解渴,因为没有新的观点。 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建国前后内容大幅删减,少了1/3的样子,只能找台版书对照来看。 如果以后我们更自信一些,是不是可以允许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以便我们兼听为明呢。 悦读读书会的选书信条是独立思考凝聚智慧,也欢迎小伙伴们和我们一起读书。
评分大陆版删减1949年以后的8个章节,前面部分应该也有零星删减。前面部分的删减应该在太平天国、同治回乱、义和团相关以及反围剿部分(AB团)。总的来说,这本书故事性不错但学术性不如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而且似乎忽略了不少细节。作者 立场中立偏左,对底层群众有所同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