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并领衔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排行;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领衔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排名;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东野圭吾烧脑悬疑长篇,《恶意》系列作
★读完《我杀了他》,99%的人都找不到凶手,你会不会是那1%?
★与《白夜行》一起入选年度本格推理BEST10榜单
★一个人究竟活成什么样,才会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想杀了他?
★《谁杀了她》难度升级,三个嫌疑人,三种犯罪视角,但真凶只有一个,答案就写在书里!
★东野圭吾说:“《我杀了他》延续了《谁杀了她》的模式,只是这次嫌疑人增到了三个。有关《我杀了他》的推理论战愈演愈烈,身为作者,我真的很高兴。”
----------------------
内容简介:
作家穗高在自己的婚礼上中毒身亡,他的经纪人、编辑和新娘的哥哥都以为是自己成功杀掉了他,并为此沾沾自喜。婚礼一周后,一封邀请函让三个嫌疑人聚到穗高家,等待着他们的是刑警加贺和新娘。案情逐渐清晰,谁把毒药混入穗高的鼻炎药是解谜的关键,但每个人为了自保而给出的证词,却出乎意料地成为另外两人无罪的证明。加贺听完证词,坚定地说“答案已经出来”,而只有凶手才能听懂他接下来要说的一番话。
看完第一遍后。习惯性的来翻了豆瓣书评。结果本以为自己知道谁是凶手结果越来越糊涂。不过看完大家的推理还是肯定是骏河。根据大家的疑虑我也开始疑虑的是那两颗消失的药去哪儿了。 然后我就反复翻回去看细节。然后我找到了。 首先是有疑虑究竟存在换药盒的可能性与否。答案...
评分↓读的时候想了整个晚上什么也没想出来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写给自己看的。 ——对于根本没有“底”的本书来说泄底不泄底的说法根本没意义吧—— 由于个人偏见,人物的主观叙述无论是否是对话我都保持一定怀疑,可以红字保证的也许只有加贺本人的发言。 先前准子自杀用的药瓶...
评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篇小说的话,会发现它的死结。东野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因为他没法解释这个死结。 第1人称轮换的写法,让读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事实(不同于东野的其它小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心理描写中第1人称“我”已经承认的那部分就是事实。 那么,神林哥承认拿到那两颗...
评分首先这是本构思很独到的书,三人视觉叙述,没有第三人称。每一章的开头写的是哪个人名,那章就以那个人作第一人称写作,这种写法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也算新颖,至少在东野这里是第一次尝试。 换药这招我在昆德拉的《告别圆舞曲》里早就看过了,所以老想到那本书,而精彩的是后...
评分所以中性秀气的妹妹和英俊白皙的哥哥长得是什么样子啊
评分开放式结局也是让人一脸黑人问号的表情,立马去搜索了结局都是指向某个人的比较多
评分最后指纹的证据把凶手定下,但是最后一秒出来真的是服了……而且这个狗血的关系,一开始不明白美和子小时候都知道靠演戏来获得大人的同情,为什么对个渣男念念不忘,最后还是哥哥一语道破,都是在演啊!
评分???感觉白看一整。
评分开放式结局也是让人一脸黑人问号的表情,立马去搜索了结局都是指向某个人的比较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