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秩序

第二种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阙岳
出品人:
页数:393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9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9294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甘肃
  • 明清史
  • 感兴趣
  • 历史
  • 其他
  • 中国历史
  • sdu-民间文献
  • 哲学
  • 社会学
  • 政治学
  • 历史
  • 文化研究
  • 理论
  • 批判理论
  • 后现代主义
  • 思想史
  • 秩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临潭庙会,是至今活跃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民俗事象,“汉族人办会,藏族、土族人参会,回族人做生意"是当地人对这类庙会的精妙总结。深入庙会的场景,会发现洮州青苗会是实际运作临潭庙会的社会力量。对于这个民间组织的溯端竟委,呈现出的是一个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如何产生、怎样把不同民族的过往结合起来、并且在时代变迁中被不断创造与发挥作用,最终成为凝聚多民族社会的重要事物,推演出一套包含了不同群体彼此互利共享的社会秩序。

作者简介

阙岳,人类学博士,历史人类学博士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传播学、宗教传播学和传播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章 洮河上游的地域和居民
第一节 早期人群
一 羌
二 吐谷浑
第二节 吐蕃势力的东进
一 唐蕃兵争
二 洮州的吐蕃化
第三节 你来我往的地域
一 西蕃与北宋
二 从金到元
第二章 明代的洮州卫
第一节 设置洮州卫
一 建造卫城
二 招军拓地
三 增修关堡
第二节 建构统治秩序
一 招番纳马
二 洮州土官
三 番僧纲(正)司
第三节 卫官豪强化
一 买卖军屯土地
二 缔结姻亲关系
三 私茶贸易
第三章 清代洮州青苗会
第一节 清初的洮州卫
一 从世袭到流官
二 充任通事与衙役
三 卫军改为屯丁
四 汉番草山纠纷
第二节 新城青苗会
一 宋城隍的产生
二 修谱的兴盛
三 城乡七会
第三节 旧城青苗会
一 五国老爷及其神路
二 合会与扩产
三 地方权力组织
第四章 清代洮州的回民
第一节 旧城丁氏家族
一 恪守五功的回儒
二 回汉番通婚圈
第二节 咸同时期的回民
一 回番土地纠纷
二 兵燹中的回番汉关系
第三节 地方社会的重建
一 历任地方官之施政
二 旧城青苗会与社会整合
三 回汉士绅重塑地方意识形态
第五章 民国乱世中的青苗会
第一节 社会复苏
一 民团处理回汉土地纠纷
二 禅定寺骡马会移驻旧城
第二节 洮州青苗会向卓尼扩展
一 杨土司与青苗会的关系
二 从羊永青苗会到草岔沟青苗会
三 青苗会对基督教的态度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的临潭县
一 临潭卓尼分治
二 学者眼中的临潭
三 肋巴佛起义
第六章 临潭的空间体系
第一节 两个地域中心
一 新城
二 旧城
三 城隍神
第二节 路与营
一 四路
二 跟营
第三节 军防堡寨
一 东路
二 南路
三 西路
四 北路
第七章 临潭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汉人家族
一 藏化
二 户长
三 神影
四 官坟
五 堂号
六 入赘婚
第二节 藏人家族
一 格鲁派家族
二 拉卜楞寺的商业代理人
三 汉化的家族形态
第三节 回民家族
一 穿梭于农牧区的商号
二 有限责任制的福盛通
三 回商家族儒化
第四节 卓尼土族
一 吐谷浑的后裔
二 闹缠村的来历
第五节 社会情感
一 麻娘娘的故事
二 龙神的传说
第八章 当代洮州青苗会复会
第一节 复建庙宇与正名
一 回民会首的努力
二 复建乡村庙宇
三 苏维埃旧址
四 洮州农民文化宫
第二节 组织结构
一 洮州青苗总会
二 十八会
三 公共职能
第三节 龙神庙会
一 庙戏
二 客商
三 服饰
四 花儿
第九章 洮州青苗会的仪式
第一节 角色
一 道士
二 师爷
三 马角
四 吹手
五 轿夫
第二节 符号
一 披红
二 神轿
三 万民伞
四 旌旗
五 响器
第三节 插旗以祈神
一 秦关插旗
二 流顺插旗
三 端阳沟插旗
四 杓哇旗插旗
第四节 踩街以迎神
一 神路里的社会关系
二 仪式里的时空约定
第五节 冬报愿以谢神
一 端阳沟冬报愿
二 旧城冬报愿
第十章 龙神之外的神祇
第一节 鞑子三郎
第二节 羊头人身将军
第三节 平天仙姑娘娘
第四节 总寨四村的村神
结论
第一节 作为社会系统的制度
第二节 人以神分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互利共享
征引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以洮州青苗会为例展示了一个民族多样的地区如何被整合为具有同一性的社会。明代卫所制度的设立事洮州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所在。卫所推动了以军屯户家族为基本单位的汉人社会的形成,即便卫所制度消亡以后,军屯户后裔仍借助卫所制度的权力结构、组织框架与历史记忆等遗产,组建以龙神信仰为纽带的青苗会,维护其既有的权益与社会地位。随着青苗会的影响与日俱增,龙神也逐渐被其他民族所接纳和信仰,原本属于明代军屯后裔的历史情感因循成为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明代的茶马制度、土官制度和僧纲司制度在卫所制度的支配下,第一次真正将洮州纳入王朝国家,王朝正统观念由此在当地生根。此后各族均以明洪武为时间原点,讲述各自的故事。对于王朝正统观念的坚守也成为不同民族能够共存与合作,保持地方社会传统的根本所在

评分

本书以洮州青苗会为例展示了一个民族多样的地区如何被整合为具有同一性的社会。明代卫所制度的设立事洮州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所在。卫所推动了以军屯户家族为基本单位的汉人社会的形成,即便卫所制度消亡以后,军屯户后裔仍借助卫所制度的权力结构、组织框架与历史记忆等遗产,组建以龙神信仰为纽带的青苗会,维护其既有的权益与社会地位。随着青苗会的影响与日俱增,龙神也逐渐被其他民族所接纳和信仰,原本属于明代军屯后裔的历史情感因循成为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明代的茶马制度、土官制度和僧纲司制度在卫所制度的支配下,第一次真正将洮州纳入王朝国家,王朝正统观念由此在当地生根。此后各族均以明洪武为时间原点,讲述各自的故事。对于王朝正统观念的坚守也成为不同民族能够共存与合作,保持地方社会传统的根本所在

评分

本书以洮州青苗会为例展示了一个民族多样的地区如何被整合为具有同一性的社会。明代卫所制度的设立事洮州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所在。卫所推动了以军屯户家族为基本单位的汉人社会的形成,即便卫所制度消亡以后,军屯户后裔仍借助卫所制度的权力结构、组织框架与历史记忆等遗产,组建以龙神信仰为纽带的青苗会,维护其既有的权益与社会地位。随着青苗会的影响与日俱增,龙神也逐渐被其他民族所接纳和信仰,原本属于明代军屯后裔的历史情感因循成为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明代的茶马制度、土官制度和僧纲司制度在卫所制度的支配下,第一次真正将洮州纳入王朝国家,王朝正统观念由此在当地生根。此后各族均以明洪武为时间原点,讲述各自的故事。对于王朝正统观念的坚守也成为不同民族能够共存与合作,保持地方社会传统的根本所在

评分

本书叙述临洮青苗会的故事,除去第一章,2-5章概述明、清、民国时青苗会与临洮地方社会的变化。6-10章分析临潭的社会结构与青苗会仪式。作者搜集的材料非常宝贵,把青苗会放到从明代设置卫所、清代回汉番人的冲突以来的历史脉络中叙述。可惜的是全书内容略显松散,前后基本上是两个逻辑;结论没有点出临洮青苗会的故事到底对了解大历史有什么帮助,比较平淡。在临洮这个区域是非常好的研究了。

评分

本书叙述临洮青苗会的故事,除去第一章,2-5章概述明、清、民国时青苗会与临洮地方社会的变化。6-10章分析临潭的社会结构与青苗会仪式。作者搜集的材料非常宝贵,把青苗会放到从明代设置卫所、清代回汉番人的冲突以来的历史脉络中叙述。可惜的是全书内容略显松散,前后基本上是两个逻辑;结论没有点出临洮青苗会的故事到底对了解大历史有什么帮助,比较平淡。在临洮这个区域是非常好的研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