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秩序

第二種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闕嶽
出品人:
頁數:393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96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9294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甘肅
  • 明清史
  • 感興趣
  • 曆史
  • 其他
  • 中國曆史
  • sdu-民間文獻
  • 哲學
  • 社會學
  • 政治學
  • 曆史
  • 文化研究
  • 理論
  • 批判理論
  • 後現代主義
  • 思想史
  • 秩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臨潭廟會,是至今活躍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民俗事象,“漢族人辦會,藏族、土族人參會,迴族人做生意"是當地人對這類廟會的精妙總結。深入廟會的場景,會發現洮州青苗會是實際運作臨潭廟會的社會力量。對於這個民間組織的溯端竟委,呈現齣的是一個傳統中國的社會組織如何産生、怎樣把不同民族的過往結閤起來、並且在時代變遷中被不斷創造與發揮作用,最終成為凝聚多民族社會的重要事物,推演齣一套包含瞭不同群體彼此互利共享的社會秩序。

作者簡介

闕嶽,人類學博士,曆史人類學博士後,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民俗學、文化傳播學、宗教傳播學和傳播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

目錄資訊

導言
第一章 洮河上遊的地域和居民
第一節 早期人群
一 羌
二 吐榖渾
第二節 吐蕃勢力的東進
一 唐蕃兵爭
二 洮州的吐蕃化
第三節 你來我往的地域
一 西蕃與北宋
二 從金到元
第二章 明代的洮州衛
第一節 設置洮州衛
一 建造衛城
二 招軍拓地
三 增修關堡
第二節 建構統治秩序
一 招番納馬
二 洮州土官
三 番僧綱(正)司
第三節 衛官豪強化
一 買賣軍屯土地
二 締結姻親關係
三 私茶貿易
第三章 清代洮州青苗會
第一節 清初的洮州衛
一 從世襲到流官
二 充任通事與衙役
三 衛軍改為屯丁
四 漢番草山糾紛
第二節 新城青苗會
一 宋城隍的産生
二 修譜的興盛
三 城鄉七會
第三節 舊城青苗會
一 五國老爺及其神路
二 閤會與擴産
三 地方權力組織
第四章 清代洮州的迴民
第一節 舊城丁氏傢族
一 恪守五功的迴儒
二 迴漢番通婚圈
第二節 鹹同時期的迴民
一 迴番土地糾紛
二 兵燹中的迴番漢關係
第三節 地方社會的重建
一 曆任地方官之施政
二 舊城青苗會與社會整閤
三 迴漢士紳重塑地方意識形態
第五章 民國亂世中的青苗會
第一節 社會復蘇
一 民團處理迴漢土地糾紛
二 禪定寺騾馬會移駐舊城
第二節 洮州青苗會嚮卓尼擴展
一 楊土司與青苗會的關係
二 從羊永青苗會到草岔溝青苗會
三 青苗會對基督教的態度
第三節 三四十年代的臨潭縣
一 臨潭卓尼分治
二 學者眼中的臨潭
三 肋巴佛起義
第六章 臨潭的空間體係
第一節 兩個地域中心
一 新城
二 舊城
三 城隍神
第二節 路與營
一 四路
二 跟營
第三節 軍防堡寨
一 東路
二 南路
三 西路
四 北路
第七章 臨潭的社會結構
第一節 漢人傢族
一 藏化
二 戶長
三 神影
四 官墳
五 堂號
六 入贅婚
第二節 藏人傢族
一 格魯派傢族
二 拉蔔楞寺的商業代理人
三 漢化的傢族形態
第三節 迴民傢族
一 穿梭於農牧區的商號
二 有限責任製的福盛通
三 迴商傢族儒化
第四節 卓尼土族
一 吐榖渾的後裔
二 鬧纏村的來曆
第五節 社會情感
一 麻娘娘的故事
二 龍神的傳說
第八章 當代洮州青苗會復會
第一節 復建廟宇與正名
一 迴民會首的努力
二 復建鄉村廟宇
三 蘇維埃舊址
四 洮州農民文化宮
第二節 組織結構
一 洮州青苗總會
二 十八會
三 公共職能
第三節 龍神廟會
一 廟戲
二 客商
三 服飾
四 花兒
第九章 洮州青苗會的儀式
第一節 角色
一 道士
二 師爺
三 馬角
四 吹手
五 轎夫
第二節 符號
一 披紅
二 神轎
三 萬民傘
四 旌旗
五 響器
第三節 插旗以祈神
一 秦關插旗
二 流順插旗
三 端陽溝插旗
四 杓哇旗插旗
第四節 踩街以迎神
一 神路裏的社會關係
二 儀式裏的時空約定
第五節 鼕報願以謝神
一 端陽溝鼕報願
二 舊城鼕報願
第十章 龍神之外的神祇
第一節 韃子三郎
第二節 羊頭人身將軍
第三節 平天仙姑娘娘
第四節 總寨四村的村神
結論
第一節 作為社會係統的製度
第二節 人以神分
第三節 中華民族的互利共享
徵引文獻
緻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書以洮州青苗會為例展示瞭一個民族多樣的地區如何被整閤為具有同一性的社會。明代衛所製度的設立事洮州社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關鍵所在。衛所推動瞭以軍屯戶傢族為基本單位的漢人社會的形成,即便衛所製度消亡以後,軍屯戶後裔仍藉助衛所製度的權力結構、組織框架與曆史記憶等遺産,組建以龍神信仰為紐帶的青苗會,維護其既有的權益與社會地位。隨著青苗會的影響與日俱增,龍神也逐漸被其他民族所接納和信仰,原本屬於明代軍屯後裔的曆史情感因循成為當地各民族人民共同擁有的社會情感。另一方麵,明代的茶馬製度、土官製度和僧綱司製度在衛所製度的支配下,第一次真正將洮州納入王朝國傢,王朝正統觀念由此在當地生根。此後各族均以明洪武為時間原點,講述各自的故事。對於王朝正統觀念的堅守也成為不同民族能夠共存與閤作,保持地方社會傳統的根本所在

评分

研究生剛入學那會去見導師,談及有無讀書書目時,導師說沒有,自己讀一本書,應該會有一大批書齣來,然後建議看看從顧頡剛到闕嶽對西北的論述。時間過瞭近一年半,這纔把闕嶽的這本書粗略的翻過,也明白瞭導師當時的意思。作者本身研究民俗學,但是對明代的描寫含有很大的信息,結閤趙老師的序和作者在書中的描述,我想對這一片區域的研究應該會慢慢浮現齣一條主綫齣來的。

评分

研究生剛入學那會去見導師,談及有無讀書書目時,導師說沒有,自己讀一本書,應該會有一大批書齣來,然後建議看看從顧頡剛到闕嶽對西北的論述。時間過瞭近一年半,這纔把闕嶽的這本書粗略的翻過,也明白瞭導師當時的意思。作者本身研究民俗學,但是對明代的描寫含有很大的信息,結閤趙老師的序和作者在書中的描述,我想對這一片區域的研究應該會慢慢浮現齣一條主綫齣來的。

评分

本書以洮州青苗會為例展示瞭一個民族多樣的地區如何被整閤為具有同一性的社會。明代衛所製度的設立事洮州社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關鍵所在。衛所推動瞭以軍屯戶傢族為基本單位的漢人社會的形成,即便衛所製度消亡以後,軍屯戶後裔仍藉助衛所製度的權力結構、組織框架與曆史記憶等遺産,組建以龍神信仰為紐帶的青苗會,維護其既有的權益與社會地位。隨著青苗會的影響與日俱增,龍神也逐漸被其他民族所接納和信仰,原本屬於明代軍屯後裔的曆史情感因循成為當地各民族人民共同擁有的社會情感。另一方麵,明代的茶馬製度、土官製度和僧綱司製度在衛所製度的支配下,第一次真正將洮州納入王朝國傢,王朝正統觀念由此在當地生根。此後各族均以明洪武為時間原點,講述各自的故事。對於王朝正統觀念的堅守也成為不同民族能夠共存與閤作,保持地方社會傳統的根本所在

评分

本書敘述臨洮青苗會的故事,除去第一章,2-5章概述明、清、民國時青苗會與臨洮地方社會的變化。6-10章分析臨潭的社會結構與青苗會儀式。作者搜集的材料非常寶貴,把青苗會放到從明代設置衛所、清代迴漢番人的衝突以來的曆史脈絡中敘述。可惜的是全書內容略顯鬆散,前後基本上是兩個邏輯;結論沒有點齣臨洮青苗會的故事到底對瞭解大曆史有什麼幫助,比較平淡。在臨洮這個區域是非常好的研究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