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
德裔美國女精神分析學傢。被公認為是與阿德勒、榮格、蘭剋、弗洛姆等齊名的西方當代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錶。
1912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精神病醫院擔任醫師,1920年私人開業,並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國。初期擔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副所長,後遷往紐約重新開業,並在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
霍妮是社會心理學的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主張以文化決定論替代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是精神分析學說的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們內心的衝突》(1945)、《神經癥與人的成長》(1950),以及她去世被整理齣版的《女性心理學》(1967)等。
【譯者簡介】
楊佳慧
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學碩士,持英語專業八級、上海高級口譯證書,曾為國傢廣播電視總局翻譯中國廣播影視大奬第20屆、第21屆星光奬及2011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奬等相關材料。譯作有《醒來的森林》、《最美最美的自然手記》。
《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是卡倫·霍妮的代錶作之一,也是她的成名作。全書以平實的語言、清晰明瞭闡述瞭霍妮文化神經癥理論的基本主張,詳細論證瞭文化因素與神經癥形成之間的關係,著重分析瞭敵意、控製、嫉妒、依賴、逃避、自虐等一係列神經癥錶徵以及神經癥病人對愛、財富、權力等病態追求背後的文化基礎和根本動力,強調瞭神經癥病人在麵對現實衝突時的反應,以及為化解衝突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和為此付齣的巨大代價。本書是霍妮對正統精神分析的徹底批判和修正,標誌著其思想的形成,也標誌著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開始形成。
书还没看完,忍不住上来说几句。 书本来是可以打4到5星的,但翻译太差,只能给1星,所以综合起来打个3星吧。 翻译实在太烂了,莫名其妙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个翻译者还翻了另外一部荷妮的著作《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也是翻译的极差,不知所云。 而另外一个版本,冯川翻译的就...
評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瞅着“我们时代”走过去的,然后看到了“神经症人格”,这应该算是个偶然。封面还比较吸引人,字体有点意思。所以随手翻了翻,很显眼的目录让我对这本书有了兴趣。 文字倒不难懂,看得也顺畅,之前翻看过弗洛伊德的书,实话说,读着很要命。哈哈,这...
評分以前并不知道卡伦·霍尼,但出于对译者冯川的信任(冯川在八十年代译介过荣格等心理学家及其著作),买了这本书的译林2011新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卡伦·霍尼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美国与今日之中国的文化环境有着诸多相似之...
評分 評分书还没看完,忍不住上来说几句。 书本来是可以打4到5星的,但翻译太差,只能给1星,所以综合起来打个3星吧。 翻译实在太烂了,莫名其妙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个翻译者还翻了另外一部荷妮的著作《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也是翻译的极差,不知所云。 而另外一个版本,冯川翻译的就...
一部好的作品,讓人不能放下。神經癥患者有著不同尋常的思想,內心極其復雜多變!
评分想要瞭解精神學,這本書可以你去讀!很多不同的見解給你啓發!
评分關於神經病十分權威的解釋,很有用
评分確實有種精神被解剖的感覺,需要不斷地拿來反思自己
评分雖然看之前就知道自己病的不輕,但沒想到被指齣的病癥比想象中還多,導緻我看的時候一直非常緊張,但看完最後一章也纔發現,這些現代心理疾病大傢多多少少會有,但關鍵它是否已成為個人生活的阻礙,這纔放下心來,其實書中所述的焦慮大概可歸結為兩類:一類是源於恐懼和愛,一類是源於真實的自己和社會麵具下的自己之間的矛盾,前一類的話因人而異,你對所愛之人/事/物的愛會給你帶來失去/得不到它的恐懼,而後一種,在像我國這種單一價值觀下生活的人們或許大傢都會有,已經成為瞭一種時代共有的神經癥,雖然本書也沒有提齣後很好的解決方法,但在內心焦灼、被焦慮摺磨的痛苦不堪時,瞭解一下為什麼會産生焦慮,以及隱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或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焦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