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

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英]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谢应光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9113117
丛书系列:全球视野下的近代重庆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三峡
  • 游记
  • 近现代史
  • 清史
  • 历史
  • 随笔
  • 近代史
  • 长江三峡
  • 重庆
  • 旅游游记
  • 旅行
  • 自然风光
  • 人文地理
  • 航运
  • 三峡旅游
  • 重庆旅游
  • 自驾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晚清中国西部的贸易与旅行》一书主要记述了英国人立德乐于清末时期,经过艰苦努力、穿越长江三峡到达重庆的旅行过程,描写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书中实际叙述了3次航行。第一次是1883年从上海至重庆的航行。第二次是同年从重庆顺流而下返回汉口的航行。第三次是1898年作者率领轮船利川号逆流而上到重庆的航行,这是轮船首航到重庆。同时,也描写了重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作者的目的是要让轮船开行到重庆,开拓四川市场,扩充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作者还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如船民生计、宗教信仰和传教、妇女缠足、风水迷信、种植和吸食鸦片、开矿和地方工商经济等问题。作者对中国劳动人民[尤其是四川(重庆)人民]抱有普遍的好感,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及其各级官吏的腐败无能进行了一定揭露。

作者简介

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

英国商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是最先驾驶轮船(汽轮)通过三峡到达重庆的西方人士。1883年,立德乐乘木艰苦航行,抵达重庆。他所著的有关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他的目的是获取中国大西南的丰富资源,扩充英国产品的市场,但客观上也推动了重庆开埠和商业贸易发展,开启了轮船航行三峡的时代。

译者

谢应光,原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已退休。

目录信息

周勇惠科/ 001
第三版序言/ 001
第一版序言/ 001
英国的势力范围/ 001
插图目录/ 001
第一章引言
中国人的政府—革命—贸易—税收—我们在四川的利益—进口与出口—所有省份的贸易比较
第二章从上海到宜昌
从上海到汉口—汉口—长江上的一条船—沙市—湖北平原—一条四川的内河船—洪泛区—到山区的通道—宜昌
第三章宜昌及其郊区
外国人居民—用水獭捕鱼—“风水”—砾石乡村—龙王洞—地下湖—“天穹”—惊人的一瞥—云雾山—中国的农舍—意想不到的殷勤招待—主人和仆人—富足的地方—伐木工人—攀登峭壁—中国的村庄—道观—壮丽的景象—攀登金顶—中国蜡烛—一张旅馆账单—木桥—回到宜昌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晚清中国西部的贸易与旅行
第四章逆流而上过三峡
向长江三峡出发—旅游者刻写的铭文—一个采石场—轻舟的好处—一所寺庙学校—一个“风水”问题
第五章在四川
夔州的海关—关口—厘金卡与地方官吏—干旱季节—夔州的无烟煤—访问一个官员—音乐会—对船只的管理
第六章到重庆去
铁工—作人口调查—古忠州旧址—一场求雨的戏—砍伐森林—丰都—中国冥王的庙宇—涪州—长州—第一次看见重庆
第七章重庆(一)
天气—早晨的拜访—访问一农舍—一条好路—一顿乏味的饭—不讲个人卫生—董家—再谈“风水”—一个故事—碑文
第八章重庆(二)
回到城里—天主教和其他教团—中国内陆传教情况—当地邮政—一座道观—传教士紧缺—中国的银行—一座短命的城镇—跨越长江—天主教大教堂—重庆迷人的周围环境—城内之肮脏—乏味的傍晚—下棋—麦芽酒—一座公园—城墙—传教士们的缓慢进步
第九章重庆(三)
小马—丝绸纺织—史前的洞穴—一座精致的乡间宅邸—一个天主教小教堂—一个佛教哲人—煤矿坑—煤的开采和运输成本—一场收回煤矿的混战—通风—一个巨大的煤田—一家农舍—吸鸦片烟—灵活的小马—乘船返回—美景—一些传说—江水上涨—贸易行会—另一座乡间宅邸—重庆人的客套—妇女们的脚—满族人—一顿仿冒的欧式盛宴
第十章顺流而下的航行
辞行—一艘拥挤的船—转到一艘运盐的帆船上—一场奇遇—岩石上的一日—假茶——帆船的装备—再谈峡谷—停船过夜—几次耽搁—转到一艘五板船上—江上盗匪—丰都
第十一章汉口
回到宜昌—汉口—江中的变化—救生艇—事故—中国的“觉醒”—老普林尼论中国人
第十二章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长度和落差—三角洲的扩大—江水的流向—峡谷和险滩—缺少道路—煤田—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矿产资源
第十三章云阳新滩
大塌方—地震现象—治理这个险滩的步骤—需要海事调查
第十四章轮船首航长江上游
轮船在四川航行的可行性—关于1898 年第一次乘轮船通过险
滩到长江上游去的叙述—评论
附录祝贺与欢迎辞
——在第一艘轮船到达重庆港之际(1898年3月8日于重庆)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如果立德乐复活了。看到今天重庆及三峡两岸的繁荣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纤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了,从宜昌到重庆最慢也只要几天。有个职业叫“棒棒”,和纤夫很像,他们也勤劳、乐观、忠诚、收入微薄。 三峡大坝修起来了,冬天反而成为了蓄水季,三峡变得温顺了,再没有那样的险...

评分

如果立德乐复活了。看到今天重庆及三峡两岸的繁荣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纤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了,从宜昌到重庆最慢也只要几天。有个职业叫“棒棒”,和纤夫很像,他们也勤劳、乐观、忠诚、收入微薄。 三峡大坝修起来了,冬天反而成为了蓄水季,三峡变得温顺了,再没有那样的险...

评分

如果立德乐复活了。看到今天重庆及三峡两岸的繁荣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纤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了,从宜昌到重庆最慢也只要几天。有个职业叫“棒棒”,和纤夫很像,他们也勤劳、乐观、忠诚、收入微薄。 三峡大坝修起来了,冬天反而成为了蓄水季,三峡变得温顺了,再没有那样的险...

评分

如果立德乐复活了。看到今天重庆及三峡两岸的繁荣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纤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了,从宜昌到重庆最慢也只要几天。有个职业叫“棒棒”,和纤夫很像,他们也勤劳、乐观、忠诚、收入微薄。 三峡大坝修起来了,冬天反而成为了蓄水季,三峡变得温顺了,再没有那样的险...

评分

如果立德乐复活了。看到今天重庆及三峡两岸的繁荣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纤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了,从宜昌到重庆最慢也只要几天。有个职业叫“棒棒”,和纤夫很像,他们也勤劳、乐观、忠诚、收入微薄。 三峡大坝修起来了,冬天反而成为了蓄水季,三峡变得温顺了,再没有那样的险...

用户评价

评分

史料留存。(但这本书的责编难道不该拉出去游街?光是序言就看到N个错字和标点乱用

评分

一口气读完的。这样的笔记是那时候风貌的一手记载。可惜他1904年就去世了,如果他或者他的后代看到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想法呢?下半场的白象街现在是金融中心。北岸的江北厅现在房价最贵。南面的南岸竖立这双子塔。途径的万县因为修筑了三峡大坝再也看不到那些奇观。唯一不变还是字水河和小河在朝天门汇聚,一边清,一边浊。

评分

史料留存。(但这本书的责编难道不该拉出去游街?光是序言就看到N个错字和标点乱用

评分

不太有特点。权当记录。

评分

立德乐《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读毕,有料,或许是源于一种磅礴的野心和一种拼搏的力,成为此一系列丛书最好的一种。外国人来到重庆,有人看到山水,有人看到妹崽,有人看到世态,有人能从中看到未来。立德乐就是那种能够看到重庆未来的人。除溯江留下大量详细的记录之外,他考察了重庆城内外,过江考察了南山,从浮图关到沙坪坝考察了中梁山的煤矿,再从北碚区的施家梁子沿江而下考察了嘉陵江沿岸,详细地记录了晚清重庆社会结构和商业形态。重庆开埠后,他驾着自制轮船“利川号”,再一次来到朝天门,将龙门浩地区的普善巷、新码头、马鞍山、瓦厂湾一带,俗称“九湾十八堡”连绵数里的土地,以“永租”的方式占为己有,开办了重庆第一家外企、邮局、轮船公司、煤矿公司等,被人称为“永远第一”的立德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