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有关汉语诗歌翻译的经典之作。
当今昔皆为汉语的一首诗,变成一首英语诗、一首西语诗、一首法语诗,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发生呢?
伟大的诗歌正是在不断的变形、不断的翻译之境中活着:诗作死于穷途末路。
◆名家推荐
温伯格如同一位古中国的琴师,在山间,寂寞地调音、眺望世间 。
——北岛
世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本书是最经典的标本。艾略特.温伯格让我们眼界大开。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所构造出的文化差异令人深叹翻译之难。但有意义的翻译总会带给我们诸多启发。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完成自己的方式超出我们的想象。
——西川
◆内容简介
温伯格逐一检点了王维的《鹿柴》这首五言绝句的十九种以及更多种译本。在这段文本的细读之旅中,一面在翻译的横向上挪移,一面在诗的纵向上深入,向我们展示翻译的艺术、存心的得失,展示诗的幽微迷人、难以把捉。当然,也展示了汉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西语等每种语言的质地、特色,以及运用。
一部简短而深美的经典小册。
对所有喜欢汉语、英语,喜欢翻译、喜欢诗的人来说,将开启一段迷人的短旅,尤其对于那些爱诗的人,更将如此。而那些在古典诗歌与当代诗歌两地犹疑,甚至把彼此划为敌对阵营并投戈相向的人,也许,会在这次短旅中温和地走向彼此,走向更远。
◆媒体推荐
温伯格对文字的敏感以及清晰思考的天赋在本书处处可见……渊博而迷人……
——《纽约书评》
……有关翻译最好的一个微型读本……同样最有趣、最渴切。
——《巴黎评论》
任何一个对翻译感兴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一次阅读。
——Complete Review
读之前以为是枯燥学术。读起来却是笑着并一气呵成。好一个尖锐的作者(同样尖锐的译者朋友,大概在翻译的时候也暗爽吧)。但也只有尖锐的人才能带你更深更透的观看事物。 very因吹斯听,收获很大,却也少许伤感:诗歌果然还是不要翻译的好(不管是什么方向),但是谁都想贪婪的吸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临界点 读王维的《鹿柴》,最引我注意的,是诗中的对位关系。比如,第一句中的“不见人”和第二句中的“人语响”。 “不见人”三个字,像一种斥力,让这座空山,借此和人的世界拉开了距离;“但闻人语响”,...
先赞一下装帧,裸脊,每页可以平摊开。很喜欢这种颜色,有春天的感觉。貌似呼应了“青苔”,一种蓝绿之间的青绿色,但真正的青苔更偏绿些。内容上还是需要一点点阅读门槛的,一位美国诗人对王维的"鹿柴"一诗西方译本的横向剖析对比。比如有个译本将青苔翻译为了“高悬的青苔”,是一种西班牙大叶子苔藓。而随着时代变化,“复照”一词又被译为更精确的,但比王维还晚的新的西方科学词汇——“折射”。作者说:“把一首诗翻译为英语,便是一种重写。它并非一首英文诗,因为它将一直被当作(外来的)译文来读:另外一个文本之上的文本书写。然而,我们对它的欣赏(或者不欣赏)与我们对原诗的反应相同:或者敬畏于其用语的微妙与复杂,或者失望于其粗鄙与拙劣。”那么,语言的巴别塔能否建成?
评分先赞一下装帧,裸脊,每页可以平摊开。很喜欢这种颜色,有春天的感觉。貌似呼应了“青苔”,一种蓝绿之间的青绿色,但真正的青苔更偏绿些。内容上还是需要一点点阅读门槛的,一位美国诗人对王维的"鹿柴"一诗西方译本的横向剖析对比。比如有个译本将青苔翻译为了“高悬的青苔”,是一种西班牙大叶子苔藓。而随着时代变化,“复照”一词又被译为更精确的,但比王维还晚的新的西方科学词汇——“折射”。作者说:“把一首诗翻译为英语,便是一种重写。它并非一首英文诗,因为它将一直被当作(外来的)译文来读:另外一个文本之上的文本书写。然而,我们对它的欣赏(或者不欣赏)与我们对原诗的反应相同:或者敬畏于其用语的微妙与复杂,或者失望于其粗鄙与拙劣。”那么,语言的巴别塔能否建成?
评分太精美了!
评分太精美了!
评分青苔的材质所造的小书,极简的材料做出极丰富的观看,成就一首小诗的卍解。数十种翻译、回译,正是一种“人语响”的“复照青苔上”,从文本翻译到排版装帧,简直是可以触摸的鹿柴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