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与狂想曲

田园诗与狂想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 。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金雁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著作有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与思想变迁》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

《新饿乡记程》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火凤凰与猫头鹰》

出版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秦晖
出品人:汉唐阳光
页数:4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7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4044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秦晖 
  • 社会学 
  • 历史 
  • 中国 
  • 政治学 
  • 农民学 
  • 人文 
  • 文化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多少年来最令我受启发的一本书,有点启蒙的意思。原先许多概念很难理解,容易混淆,以为自己理解能力太差。看过此书后却有种醍醐灌顶全身通透的感觉,特别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虽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这本书,完全同意最后的观点,但这本书犹如精神导师一样给人的...

评分

新版(语文出版社2010)第19页开始评论吕新雨部分,出现了括号用法的混乱,读起来很乱。下面对照了原文,找出吕文和秦文。 在第20页,上数第11行,“民工潮”后面,应该增加“,1963年粮食产量甚至不到战前的一半,”这样一句,引用的吕文缺了这句,造成后文意思不好理解。然...  

评分

有时候,读一位作者的著作很想是倒吃甘蔗,越啃越甜,尤其是那些“无心插柳”,“失足”成为排行榜新贵的作家,比如易中天,我就是先从“洛阳纸贵”的《品三国》入得宝山,愈往深处愈觉得美不胜收,《品人录》《读城记》《谈美学》,一部比一部甘脆爽口。对于秦晖,也可以以作...  

评分

看过秦老师的《传统十论》,对秦老师的大共同体抑制小共同体的说法印象很深,但是没有想到还能将这一说法继续深入分析传统社会。对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我对于中国及其他国家传统社会在认识的过程。 1 所谓传统社会,主要特征不是土地是不是归少部分人所有,而是权力所有者才能集...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多少年来最令我受启发的一本书,有点启蒙的意思。原先许多概念很难理解,容易混淆,以为自己理解能力太差。看过此书后却有种醍醐灌顶全身通透的感觉,特别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虽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这本书,完全同意最后的观点,但这本书犹如精神导师一样给人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学问是做的很好,可是表达很晦涩。

评分

2019年12月10日于B开始阅读。 只看前十一章只得四星,但是单独看第十二章就值五星了。 中国的封建思想的土壤从来就没有根除,社会主义民主革命一直未能落实。 不论怎样,总归要实现第三次启蒙,实现人的价值的自主性,打破共同体对人的主宰,不论是大共同体还是小共同体,只有这个基础上再形成的共同体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否则,不过是超稳定架构的一再重复罢了。 配合其他书一起读更佳,哪本书你懂的,哈哈。

评分

把现代文化与封建文化(农民文化与地主文化属于一根同系)在概念上算是分割清楚了。讨论了中国历来平等与自由的历史,可作为透彻的一次思想史研究。感觉平等被否定了。

评分

P4马克思当年把“共同体”看作“人的依附性”之源,而把历史的进步看作是摆脱“共同体”束缚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P5由“共同体”到“自由个性”与其说是从“集体”到“个人”的变化,不如更确切地说是从“被集体化”到自由的集体化的变化。 P56马克思的历史三阶段,分别以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全面之自由个性为基础(人的依赖是指对共同体的依赖,而非对某个特定人如权贵、官宦的依赖,国内理论界将之混淆) P168恰亚诺夫循环与周期性的人口结构分化(vs列斯阶级分化与西方经济分化)——P172实乃特权压迫下的普遍贫困。 三种传统分化:家庭人口生老与自然分化,财产及所有制与阶级分化,宗法人身依附与等级分化。 P196非权贵其实当不了地主,赋税高导致地价低,专利导致官商勾结,以末致富用本守之

评分

我是喜欢秦晖的,常常摆出各种观点后留有余地的否定并亮出自己的观点,这需要宽广视野,多学科资源以及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这本书最重要还是谈农民意识和心态,借用了原始思维中提出的集体表象来剖析宗法共同体带来的非理性种种。这辈学者都有强烈的推崇理性,推崇个体化来实现现代化的欲望,这是至今尚未完成的历史使命。但如果着眼人类未来,我是一方面相信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意识进化,自我发展,甚至进化不止于理性,更有超理性。另一方面在个体化方面可能我会吸取点荣格的自性观,包容非理性。实际上非理性从未从人类意识中消失,经济的进化,现代性的去魅也从未将神话意识从人类心中完全去除,理性带来的单一化,也需要心理的互补。另外一个想到的命题便是网络共同体时代,如何诠释各种意识不同阶段的人的非理性狂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