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

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林幸司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日]林幸司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98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433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历史
  • 金融史
  • 近现代史
  • 近代史
  • 民国史
  • 2019
  • 都市主义
  • 近代中国史
  • 金融史
  • 民间金融
  • 银行史
  • 社会经济史
  • 地方史
  • 近代化
  • 商业史
  • 经济发展
  • 银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进入动荡时期,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二次日中战争,然后走向社会主义。怎样把握在此过程中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呢?要回答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关注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过程、经济制度的现代化,还须注意这些变动背后人们的行为方式。近代以来在中国出现的银行业,从各地收集收了大量资料,典型地反映了变革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正是本书从地域史的立场,以银行业为例进行探讨之由来。

作者简介

林幸司,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博士,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目录信息

绪论1
第一部分 民间银行的诞生及其发展过程(1915~1949)
第一章 重庆民间银行的设立及其时代23
一 清末到民国初期重庆的商人社会23
二 聚兴诚银行成立前32
三 杨家创办银行——聚兴诚银行的诞生39
第二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聚兴诚银行和重庆银行业50
一 银行的组织和实际状态50
二 银行业务的实际57
三 聚兴诚银行的营业状态及其变化60
四 重庆的银行成立高潮和聚兴诚银行69
第三章 金融恐慌、日中战争和聚兴诚银行的近代化93
一 金融恐慌前夜重庆的金融格局93
二 重庆的金融恐慌(1934~1935)104
三 改组为有限责任股份银行113
四 战时统制和聚兴诚银行119
第四章 日中战争后的聚兴诚银行134
一 战后复兴和聚兴诚银行(1945~1946)134
二 新体制成立后的聚兴诚银行(1946~1948)138
三 时局的急转和聚兴诚银行(1948~1949)144
第二部分 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银行业(1949~1952)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重庆接管工作的展开151
一 中国共产党城市接收政策的形成过程151
二 共产党解放重庆154
三 接管过程159
四 公营银行的接收过程:以“省市银行”为例162
五 省市银行的再编过程173
六 学习运动与职员的再编180
第六章 从“行会”到“工商联”:20世纪50年代重庆工商业团体的设立过程及其作用190
一 重庆市工筹会的设立及其组织191
二 作为组织机关的重庆市工筹会202
三 作为利益集约机关的重庆市工筹会217
第三部分 民间银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3)
第七章 面临解放的聚兴诚银行235
一 解放之初的聚兴诚银行235
二 围绕重庆民间银行的环境237
三 干部座谈会(1950年6月29~30日)244
第八章 公私合营252
一 《聚兴诚银行调查报告》和方针的转换252
二 聚兴诚银行参加联营的背景257
三 参加联营和银行的变化264
结论268
参考文献273
附录298
后记31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因为主题很熟悉,用一天时间翻完,四星半。本书的题目有点奇怪,其实内容是川帮银行的代表聚兴诚银行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落幕的历史——所以用“诞生”很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不如作者的博论题目来得易懂。作者在绪论里开门见山地说了三个目的,即探究近现代中国的银行制度融合;20...

评分

因为主题很熟悉,用一天时间翻完,四星半。本书的题目有点奇怪,其实内容是川帮银行的代表聚兴诚银行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落幕的历史——所以用“诞生”很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不如作者的博论题目来得易懂。作者在绪论里开门见山地说了三个目的,即探究近现代中国的银行制度融合;20...

评分

因为主题很熟悉,用一天时间翻完,四星半。本书的题目有点奇怪,其实内容是川帮银行的代表聚兴诚银行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落幕的历史——所以用“诞生”很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不如作者的博论题目来得易懂。作者在绪论里开门见山地说了三个目的,即探究近现代中国的银行制度融合;20...

评分

因为主题很熟悉,用一天时间翻完,四星半。本书的题目有点奇怪,其实内容是川帮银行的代表聚兴诚银行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落幕的历史——所以用“诞生”很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不如作者的博论题目来得易懂。作者在绪论里开门见山地说了三个目的,即探究近现代中国的银行制度融合;20...

评分

因为主题很熟悉,用一天时间翻完,四星半。本书的题目有点奇怪,其实内容是川帮银行的代表聚兴诚银行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落幕的历史——所以用“诞生”很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不如作者的博论题目来得易懂。作者在绪论里开门见山地说了三个目的,即探究近现代中国的银行制度融合;20...

用户评价

评分

7/10 文献梳理细致,但节奏拖沓,叙述有些发散。聚兴诚只是他的引子,关键在于整理重庆地区民国到建国后初期的民营银行之命运。 解放前的资料来源单薄,董事会的会议记录没有足够利用,解读也不够深入,只是在介绍一家民营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足够突出聚兴诚的特殊性。解放后材料来源更为丰富,制度、行政的介绍更详尽,但对聚兴诚的本身的分析略显单薄。 总体而言,对于想了解近代民营银行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但对研究者,尤其是经济学出身的来说,这种分析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只讲了现象,而没有真正地把内里剖析清楚。

评分

7/10 文献梳理细致,但节奏拖沓,叙述有些发散。聚兴诚只是他的引子,关键在于整理重庆地区民国到建国后初期的民营银行之命运。 解放前的资料来源单薄,董事会的会议记录没有足够利用,解读也不够深入,只是在介绍一家民营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足够突出聚兴诚的特殊性。解放后材料来源更为丰富,制度、行政的介绍更详尽,但对聚兴诚的本身的分析略显单薄。 总体而言,对于想了解近代民营银行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但对研究者,尤其是经济学出身的来说,这种分析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只讲了现象,而没有真正地把内里剖析清楚。

评分

7/10 文献梳理细致,但节奏拖沓,叙述有些发散。聚兴诚只是他的引子,关键在于整理重庆地区民国到建国后初期的民营银行之命运。 解放前的资料来源单薄,董事会的会议记录没有足够利用,解读也不够深入,只是在介绍一家民营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足够突出聚兴诚的特殊性。解放后材料来源更为丰富,制度、行政的介绍更详尽,但对聚兴诚的本身的分析略显单薄。 总体而言,对于想了解近代民营银行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但对研究者,尤其是经济学出身的来说,这种分析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只讲了现象,而没有真正地把内里剖析清楚。

评分

其实是以聚兴诚为首的重庆地区银行经历民国、抗战、解放和公私合营的历程。好处是社会史视角和相对完整的时间线,制度介绍也非常清楚,对于银行改组时面临的处境和选择逻辑很好的总结。但是毕竟卖98一本,还是有些遗憾的地方:1949年之前的分析实在单薄,特别是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一些论述没有展开,且常基于单一时人著作而缺少更多数据和档案支持。文字也有一些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地方。

评分

本书解放以前的内容缺少原始档案的支撑,事实上重庆档案馆保存了大量聚兴诚银行的材料,这就导致作者的很多观点都不全面。在讨论聚行诚银行与政府关系时,只重视国民政府和我党,却忽略了其与四川军阀的关系。实际上包括聚兴诚银行在内的其他几个著名川帮银行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乃至形成四川财团,离不开四川军阀的支持。军阀割据的年代,没有足够的军政背景,没有与四川军阀深厚的关系,是无法从战乱中生存下来的。同时聚兴诚银行虽然一直未完全摆脱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子,并且因为是从商号转型而来,业务上比较侧重地域商业金融,但实际上早在抗战前,它就已经开始广泛投资各项实业,并参与了多项公债的发行。至今在重庆档案馆保存的很多企业档案中不少企业的股份明细中都有聚兴诚的记录,董事会中也有杨氏家族的成员,产业金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商业金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