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亮佚文集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宋淇 林以亮 散文 港颱外 文學 待買 散文隨筆 哲學.人文.思想
發表於2024-11-22
林以亮佚文集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發現瞭一條有意思的綫索。談奧登、談翻譯較多,果然讀書時代受浪漫主義影響頗深,而後轉入翻譯(舊詩的翻譯理論)和評論,顯得尤為客觀。其實林以亮談舊體詩的部分應該多看一看,對於當代教育下的學生如我會很有幫助。
評分發現瞭一條有意思的綫索。談奧登、談翻譯較多,果然讀書時代受浪漫主義影響頗深,而後轉入翻譯(舊詩的翻譯理論)和評論,顯得尤為客觀。其實林以亮談舊體詩的部分應該多看一看,對於當代教育下的學生如我會很有幫助。
評分發現瞭一條有意思的綫索。談奧登、談翻譯較多,果然讀書時代受浪漫主義影響頗深,而後轉入翻譯(舊詩的翻譯理論)和評論,顯得尤為客觀。其實林以亮談舊體詩的部分應該多看一看,對於當代教育下的學生如我會很有幫助。
評分發現瞭一條有意思的綫索。談奧登、談翻譯較多,果然讀書時代受浪漫主義影響頗深,而後轉入翻譯(舊詩的翻譯理論)和評論,顯得尤為客觀。其實林以亮談舊體詩的部分應該多看一看,對於當代教育下的學生如我會很有幫助。
評分發現瞭一條有意思的綫索。談奧登、談翻譯較多,果然讀書時代受浪漫主義影響頗深,而後轉入翻譯(舊詩的翻譯理論)和評論,顯得尤為客觀。其實林以亮談舊體詩的部分應該多看一看,對於當代教育下的學生如我會很有幫助。
陳子善:林以亮其人其文——《林以亮佚文集》編後
長期以來,林以亮,也就是宋淇的名字,是與張愛玲緊緊聯係在一起的。人們知道他是張愛玲的好友,他推薦張愛玲的作品給颱灣皇冠齣版社齣版,他擔任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等等;人們還知道他寫過不少迴憶和研究張愛玲的妙文,是“張迷”和張愛玲研究專傢。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林以亮自己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學批評傢、翻譯傢、詩人和編輯傢,他在文學乃至文化領域裏建樹甚多,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特彆是香港文學史上,林以亮理應占有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
林以亮(1919—1996)是浙江吳興人,原名宋淇,筆名宋悌芬、歐陽竟、餘懷、楊晉等。其父宋春舫是中國現代著名戲劇傢、藏書傢,可謂傢學淵源。他先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北平燕京大學西語係,獲榮譽文學學士。抗戰期間在上海從事話劇和學術活動,編有舞颱劇《皆大歡喜》,與傅雷、錢鍾書等過從甚密。1948年移居香港,先後擔任美國新聞處編譯部主任、電懋影業公司製片部主任、邵氏影業公司編審委員會主任。主編過頗有影響的《美國詩選》、《美國七大小說傢》、《美國文學批評選》等,創作瞭膾炙人口的電影劇本《南北和》等,是香港作傢中“觸電影”最早的,成為一名齣色的“拜銀幕的人”。他1972年創辦《文林》雜誌。1968年至1984年間,又執教香港中文大學,籌組翻譯研究中心並任主任,主持齣版《譯
叢》(Rendi tions)中譯英半年刊,他還是香港翻譯學會發起人之一。退休以後,林以亮仍閱讀筆耕不輟,直至謝世。
盡管癡迷文學、翻譯和電影,寫作生涯伴隨生命始終,林以亮生前齣版的著作並不很多,據筆者所見,計有下列七種:
前言與後語 1968年7月香港正文齣版社初版,同年11月颱北仙人掌齣版社再版
林以亮論翻譯 1974年3月颱北誌文齣版社初版
林以亮詩話 1976年8月颱北洪苑書店初版
《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 1976年9月颱北聯經齣版公司初版
昨日今日 1981年5月颱北皇冠齣版社初版
文學與翻譯 1984年12月颱北皇冠齣版社初版
更上一層樓 1987年5月颱北九歌齣版社初版,1998年3月增訂再版內地版改書名為《文思錄》,即將由遼寜教育齣版社齣版
其實,林以亮還有不少詩文,由於各種原因,散見於大陸和港颱報刊,未曾結集,也未曾引起文學史研究者和林以亮作品愛好者的注意。本書就是林以亮佚文的首次結集,共分上下二編,均為上述七種著作所未錄者,現略作說明如下:
上編為林以亮1949年以前的創作,收入他的散文、新詩和評論,評論文字則涉及文學、藝術、哲學和翻譯眾多領域。從中可清楚的看齣青年林以亮的藝術趣味和愛好,可明晰的把握青年林以亮心智成長的軌跡,濃鬱的詩情、縴麗的文筆,不時閃現的文學感悟,以及深受西方學術思想特彆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是林以亮這些自娛遣懷作品的共同特徵。
下編為林以亮1949年以後,特彆是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包括古典詩詞、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評論、影評、文學迴憶,以及他在主編《文林》期間發錶的文藝隨筆,等等。範圍更為廣泛,內容也更見精彩。這些作品充分體現後期林以亮對文學藝術的嚴肅思考,不乏獨到的心得,精闢的灼見,無論在學術研究還是寫作技巧上,都達到瞭更高的層次。他的古典詩詞分析深入細膩,妙緒紛披;他的“張學”、“金學”和對其他現代作傢的探討既切中肯綮,又頗具史料價值;他的外國小說和影視品評中正平和,卓識迭齣;他的文藝隨筆也是熔知識、見解、機智、幽默於一爐。學貫中西,溫潤渾成,是林以亮這些後期作品的顯著特色,堪稱“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硃熹句。從而展示瞭一位文壇大傢的追求、成熟和與眾不同,為浸淫“五四”遺風又迴歸文化傳統的一代知識分子清澈敦厚的藝術心靈作見證。
予生也晚,與林以亮先生未謀一麵。九十年代初首次到港訪學,他已在病中,深居簡齣,當然不便打擾。但有幸與他通信,請教宋春舫“褐木廬”藏書的下落等問題,承他詳細解答,至今衷心感銘。本書的編成,也是筆者作為後輩,對前輩學人創作和研究成果的一種敬懷。編選工作前後曆時三載,廣為查考,甘苦自知。承林夫人文美先生惠允,夏誌清先生贊許,顔純鈎先生紹介,在目前文學低迷,前輩學人著作尤其難以問世的情況下,香港皇冠齣版社麥成輝先生慨然接受齣版,李碧如小姐和餘遠小姐細心操作,謹此一並深緻謝忱。
需要說明的是,林以亮也是“紅學”傢,關於《紅樓夢》的論述甚豐,擬遵照他的遺願,另行結集。此外,筆者見聞有限,這部《林以亮佚文集》遺珠之憾在所難免,期盼高明不吝指教,以便將來重印時增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林以亮佚文集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