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不容易说得清,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酱缸震荡》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既充满了批判,也充满了希望。《丑陋的中国人》日译本出版后,在日本社会同样激起巨大反响,日本华裔作家黄文雄就《丑陋的中国人》涉及的一些问题,与柏杨展开近一步对话,遂有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后另附有柏杨从未出版的《未竟的访谈》,内容拓展到中西文化比较等,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柏杨的思想。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要铲除你这种“独特”个性。中国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很根深柢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中国文化因为缺少终极关怀和终极理想的基因,人们全部精力都贯注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又因为人口密集、竞争激烈,打压手段最简单而又立即见效,所以,不能衍生出尊重别人的人权精神,也产生不了平等观念。孟轲先生所谓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故意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人权精神,人权精神是尊重和平等,平民忽然“贵”过了君王,也是一种病态。
这是第二本柏杨的书,但是个人觉得比丑陋的中国人更加偏激一点。可能作者是对国人有怒其不争的感受,但是对于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批判有些太过了,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对于大陆的信息不是很了解。 这本书更明显感觉作者在不停地批判传统文化,有一无是处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
评分写这样一本书真是明摆着找挨骂。为什么要将所有的帽子都盖在“中国人”头上?不能严谨的说成“有的中国人”吗?如果都说成“有的中国人”是不是能更容易被接受呢? 答案是:接受不等于觉醒。 “有的中国人”等于“不是所有的中国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等于“不...
评分这是第二本柏杨的书,但是个人觉得比丑陋的中国人更加偏激一点。可能作者是对国人有怒其不争的感受,但是对于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批判有些太过了,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对于大陆的信息不是很了解。 这本书更明显感觉作者在不停地批判传统文化,有一无是处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
评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柏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北京第1版,2015年5月第2次印刷,印数10001-15000)。本书购于2018年4月13日荷园门口帐篷下。 第一次听到柏杨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读高一,高二第一次看了他的书,人文版的,那时我刚看完一本鲁迅杂文选。后...
评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柏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北京第1版,2015年5月第2次印刷,印数10001-15000)。本书购于2018年4月13日荷园门口帐篷下。 第一次听到柏杨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读高一,高二第一次看了他的书,人文版的,那时我刚看完一本鲁迅杂文选。后...
因为缺少终极关怀和终极理想的基因,人们全部精力都贯注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又因为人口密集、竞争激烈,打压手段最简单而又立即见效,所以,不能衍生出尊重别人的人权精神,也产生不了平等观念。
评分跟《丑陋》连体的,看完总觉得自个儿身上有臭味儿= = 这种书只要看第一遍就可以了。
评分其实柏杨告诉我们一句话:不善于反省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评分这可以是说是《丑陋的中国人》的注释版,把很多看似不可接受的观点无可辩驳的展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讥讽别人的肤浅,恰恰是我们对他因为实在,自以为是。
评分某些地方有点过于偏激了。不过大体还是真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