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笔名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诗学,于心理学、影视动漫等方面亦多有涉猎。槑之名,意蕴有三:外愚而内智,吾心向往之也;余虽不敏,然余勉也;槑,梅之异体字,合之双美,离之两全也。
“男子作闺音”是一个普遍却又特异的诗学命题。在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文本冲,“女性”之特定身份与地位,经由诸种性别的置换与移情,成为文人士大夫展现情感、志意、怀抱的符号或媒介。幽人怀抱、别有寄托、借口代言之诸般表达手法,所造就的远非单纯的审美效应,更是跨越了修辞、政治、性别、身份的复杂文化呈现。此种抒情策略不仅揭示了文人士大夫之现实身份的层叠与复杂,还昭示着中国诗学传统深挚婉转的话语指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个论文看得很顺畅,内容也很吸引人,解读了从古至今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刷新了一些认识,对于从小学古文古诗中的男子作闺音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论述柳永及屈原的部分印象深刻,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分士大夫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
评分士大夫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
评分从古代诗学文献中提炼出“男子作闺音”这一文论命题,是此书最显著的贡献。现在看来,“男子作闺音”的概括已被学界认可并有成为常识的趋势。比如,艾朗诺《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译本行文中就用了“男子作闺音”的说法。可贵的是,著者没有停留在为命题提供文献佐证的单一层面,而是借助原始表末、释名彰义、选文定篇和敷理举统等方法,较全面地揭示了该现象背后的文化语境、修辞策略、文人心态和审美要素。除了每一章最后的作家、作品个案剖析,是书余论还从“男扮女装”引出相对应的“女越男界”现象,大有禅宗“进一解”的意味。如果说还有什么意犹未尽,那么现当代“男子作闺音”的承衍能算一个。苏童、毕飞宇等男作家的新书写,尤其是张爱玲、王安忆等女作家的崛起,还在“我手写我心”以外,展现了女作家“化妆”出演女主人公的新可能
评分3.5。 1,不得不说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解读地比较深入,精到,全面,注释也很详细。 2,问题也是很多的。 首先,承认屈原是同性恋这就意味着这本书的基调已经有了偏差。 其次,心理学的理论太多,太杂,有的时候又很强行,穿凿附会罢了。 最后,一个观点为什么要从前到后三令五申?看都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