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他亲自参加过大革命的斗争实践,同时又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和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这些使他足以具备开创新的小说创作模式,成为“社会剖析小说”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其创作实践的成果,以《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子夜》最具有代表性
《蚀》三部曲由三个有内在联系的中篇小说组成,是茅盾的处女作。它主要写现代青年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茅盾:《从枯岭到东京》,《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0 页。)《幻灭》主要描写章静女士在革命与爱情之间不断地追求,又不断地幻灭的心路历程。小说反映了追求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缺乏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如鲁迅所言:“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页。)《动摇》的主人公叫方罗兰,其特点是“无往而不动摇”。他身为县党部委员和商民部部长,却缺乏革命的坚定性,让善于伪装的土豪劣绅胡国光把持了县党部大权,导致革命失败;爱情上也心存异念,禁不住浪漫女性的诱惑。作者既写出了大革命失败的真实原因,也说明在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中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思想性格的某些本质特征。《追求》则描写大革命失败后,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章秋柳四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悲剧。他们的追求国脱离时代和人民大众,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结果都归于失败,或绝望消沉,或自甘堕落。小说浓厚的悲观色彩,实际上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对象化显现。
一直都说《蚀》是茅盾刻画的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的典型,确实在整部作品中知识分子女性的刻画是最细腻,最成功的了。 从孙舞阳到章秋柳,显然是茅盾对时代女性认识深刻的一个过程,孙舞阳是坚定决绝的,可以对方罗兰直白地说明:“我不能爱你。”但章秋柳确实矛盾的,渴望积极热烈...
评分临近考试,所以在有限的时间来看这本小说, 前后总不过用了四五个小时吧。我试图让作者的文字在我脑海中匆匆拂过,却遗憾未曾留下什么深刻的痕迹。就三个中篇小说来看,我以为《动摇》最佳,《幻灭》次之,而《追求》看的最快也未明始末,只能算尚可。 《动摇》 最后的结局印象...
评分45天前,有目的性的逛二手书店时,看到了这本书。只看外国文学的我被“茅盾”二字吸引住了,于是花了五元钱买了下来。大学三年来愈发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好奇,也许对母语文字越来越有兴趣,也许因为过犹不及,整日所看到的都是“翻译体”,想换换口味。 极少看国内的书,对于茅...
评分临近考试,所以在有限的时间来看这本小说, 前后总不过用了四五个小时吧。我试图让作者的文字在我脑海中匆匆拂过,却遗憾未曾留下什么深刻的痕迹。就三个中篇小说来看,我以为《动摇》最佳,《幻灭》次之,而《追求》看的最快也未明始末,只能算尚可。 《动摇》 最后的结局印象...
评分茅盾
评分补记
评分来给雁打第一个5星。雁冰长得蛮好,下笔也轻快,四周就写完了。总喜欢那种把男人当玩物的女孩,可惜到了还是梅毒害死,食人又是反被食。琢磨各人心理很到位很到位,宏大,多元,碎片,讨巧,都拿一个性解放的女孩做回转,未免很怪…
评分不是我手上的版本,触动不大
评分时代侵蚀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