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框架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框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陳德勝,李純青,文根第
出品人:
頁數:244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2
價格:1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58673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經濟史 
  • 經濟 
  • 經濟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框架》在對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對中國GDP的增長率、産業結構、匯率製度和外匯儲備、貨幣政策、價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體係等進行瞭係統的研究,並提齣瞭相關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性工作和創新點如下:

一、最終消費需求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在50%左右,處於世界較低水平。資本投入對總産齣的貢獻度達53.3%,超過瞭勞動、技術等要素之和。

二、國際比較分析錶明:目前我國三大産業結構狀況大體相當於發達國傢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從“輕工業”時期進入“重工業”時期。2006年我國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彆為9.77%、64.67%和25.66%,經濟增長對第二産業的依賴性過高。

三、運用改進的阿格沃爾模型對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進行測度。實證結果錶明:從2005年7月匯率體製改革以來,截止到2007年6月,測度齣的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纍計增加額大約為2620.32億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實際外匯儲備已經纍計增加瞭5998.92億美元。匯率製度隨著國傢經濟規模的增大,逐漸由固定匯率製度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最終嚮自由浮動匯率製度發展。

四、我國的貨幣乘數有明顯持續上升的趨勢,2006年為4.64倍;外匯占款占基礎貨幣的比重在2006年達到瞭97%,成為貨幣供應的最主要驅動因素。鑒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應選用M,作為貨幣擴張和通貨膨脹水平的評價指標。

五、1991—2006年期間、1995—2006年期間和2005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作用分彆為0.0845、0.1337和0.1951;1993—2006年期間,我國股市市場對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貢獻率為0.343;中國的股票價格指數與1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的相關性為21%;房地産價格指數與1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的相關性為13%。

六、依據社會保障水平測定模型,我們測度齣:2006年的適度保障水平為[10.06%,11.93%],2010年的適度保障水平為[11.86%,13.73%]。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框架》提齣瞭提高勞動、技術等生産要素和第一産業、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水平、控製官方外匯儲備過度增長和漸進增加匯率的浮動水平、構建包括M,的物價預警先行指標體係、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漸進提高社會基本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議。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