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弗里得•耶利内克是当代奥地利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的女作家。1946年10月20日生于米尔茨施拉格,长于维也纳。耶利内克在教会幼儿园和学校度过了 “非常压抑”的童年。她自幼就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接受音乐训练。1964年耶利内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后因精神状况恶化而中断学业。1968年她躲身于父母家和外界完全隔绝,次年她的父亲死于精神病院。1969年以后,耶利内克投身于当时的学生运动,并参与文学杂志《手稿》的活动。1971年她出色地通过了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毕业考试,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以《逐爱的女人》一举成名。在作品中,耶利内克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尖锐透明得几乎冷酷的文字讲述了两个女工的故事:布丽吉特和宝拉如何追逐着各自的婚姻目标。
女人,追逐爱情,就像行者追逐远方的目标一样无可厚非。可是,《逐爱的女人》中的爱情似乎变了味道,背离了爱情的本身的意义,沾染了爱情以外的许多的东西。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的是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
逐爱的女人》写在1975年,相对她其他的作品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她总是把一个极其简洁的故事打碎了,扔到各种对细致细节的刻画中。用极端理性的方式把叙事割得七零八碎,彻底玩弄了一把期待看到一本老老实实小说的无辜读者。 并非吹捧,《逐爱的女人》的开头精彩得让人难以置...
评分《逐爱的女人》应该是由三个人合伙写的:一个是小魔女,她负责提供欣欣然、跃跃然、清新娇憨、简单直白的成分;第二个是老巫婆,她负责提供武断的、粗鲁的、恶毒的、居心叵测的成分;第三个是耶利内克,她负责将以上二位提供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并让这样的混合物不停繁衍下去。 ...
评分 评分不知是作者的文风,还是译者的晦涩,在这部充满哲学式思辨的小说里,我迷失在字里行间,根本无暇顾及文字。寓意是深刻而残酷的,我只能说我没有在读书中得到愉悦。好吧,我承认我不适合读需要思想的书。
评分只有女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引导女性走上正轨。 原来很早就已经把这本书列入准备要读的书单里。很可能当时只是偶然的一时兴起,只是把它列出来就能满足当时的某些欲望进而得到些的满足,而这些满足是无耻的,带有虚荣的,不利的,丝毫没有任何意思的。它让我彻底忽视了这本...
和期待有点远
评分虐心压抑,不喜欢
评分觉得即便看完我也给不出三星,也就失去读下去的动力了。
评分故事性比想象中的要强。所谓的音乐性体现在对偶的叙述当中吧。
评分故事性比想象中的要强。所谓的音乐性体现在对偶的叙述当中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