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县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治经济史学家。1904年在长沙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政治经济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弃学回国参加革命活动。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被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惟一全面的评述”,并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中国经济史》描述了中国三千多年的经济发展概貌,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经济史专著。另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政治学概论》、《武汉革命始末记》、《明清史讲稿》等。
本书由作者1930年出版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及其后补写的篇章合成,最早于1942年出版。此书不仅当时受到学界广泛赞誉,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必备参考书。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节节相逼而入,中国的政治格局由此大变。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本书版本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花了整整28天时间,将本书囫囵吞枣般看完了。本书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开始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揭示鸦片战争不是单单因为禁烟的原因,一直写到1928年北洋军阀覆灭(民国十七年)。本书因为为教科书,所以人物方面的背景交待的不多,事件叙述多是一笔带过,比如幸好...
评分袁氏临死所受的痛苦,和他自己所加于清室的痛苦大略相同,他的措施也有和载沣相近之处。载沣想藉宣布宪法信条以保持皇位,袁氏也想藉撤销帝制以保持总统;载沣向袁氏投降废止亲贵内阁,起用袁氏组织责任内阁以收人望,袁氏也向段氏投降,废止政事堂,起用段氏组织责任内阁;袁...
评分读历史书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读写的好的历史书。李剑农先生的这本历史书故事性强,启迪性强。一方面他把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写的详略得当,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史写的活灵活现。另一方面他又跳脱出史实本身,总结事件成败的原因,入木三分。 一个人:整部书中最让人印象...
评分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十九世纪的世界风起云涌,伴随着工业革命和欧洲的崛起,世界形势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大清王朝却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短视的大清皇帝依旧做着天朝大梦,把欧洲工业的进步视作奇淫巧技,嗤之以鼻,这...
评分乡贤李剑农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系大学期间与李剑农同为湖南邵阳人的邓文初师在课堂上所荐读书单中之一本,然而我一直未读。今年年初,我游南京之后,偶检某友人架上之书,取此书试读,不忍释之。乃借出在旅途之中起读。然而心性浮躁,时读时辍,垂半年而后看完。看...
繁乱的政治史写得清楚有条理
评分作为相当部分事件的亲历者,能把故事讲成如此的清楚,客观,几乎不带有个人的倾向,章节的划分和角度也是独树一帜。名著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作为微观的历史,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成为一个鲜明对比,而且相辅相成之感。
评分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了,几点想法:1、民智未开是共和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2、满汉民族割裂是满清无法完成君主立宪的重要因素;3、只有高尚的政治理想,没有高尚的政治手段,所以也没有高尚的政治人物;4、孙中山在当时对中国未来的规划实在是高瞻远瞩
评分终于看完了!待我好好想想再说。
评分2011年准备考研,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将这本书作为拓展自己眼界的课外书来看,很有收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