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戏剧创作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他以话剧的写作投身抗战宣传,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新中国成立后,又以戏剧创作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作品有《残雾》、《国家至上》、《桃李春风》、《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今天晚上刚刚看完话剧《茶馆》有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舵手,你如何理解生活,就会如何演绎生活。
评分用几十万字来选一种老舍的简明经典读本,是可行的吗? 文学经典的标准,至少要符合下面一些条件:他的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它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
评分看了剧本看电影看了电影看剧本反反复复不知肉味 骨子的骨子里面,京味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建立起来了。 老舍文风甚广。爱极。那代人中,最不爱的是冰心和郭沫若。 老舍结束生命的方式,换了我在那个年代,恐怕也是这样。 对京城文化从物质上的迷恋,上升了...
简单来说就是……非常薄
评分喜欢这种老北京味儿!
评分把三个时代社会缩影聚集在一个云集三教九流的茶馆里,透过形形色色的各个人物窥探出时代的变迁。茶馆里虽有“莫谈国事”的警戒,但里面上演的一出出、一幕幕每桩都是国家大事。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万象浓缩在三万字的剧本之中,实为经典之作。
评分我还是真看不惯话剧的书,还好没买莎士比亚的~
评分王利发的结局就是老舍自己的结局,全剧的回声是最后沈处长复读机一样的“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