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發表於2024-11-24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的主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著重分析瞭三個內容:投資增長——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首要因素;技術進步——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能源消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約束因素。作者認為這三個因素決定中國經濟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選題依據:首先,從理論到實踐,不管是新古典增長理論還是內生增長理論都強調資本和技術的重要性,因為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纍都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其次,《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對三個決定因素——資本、技術和能源的選擇還受到瞭林毅夫、薩繆爾森的影響,薩繆爾森將技術、資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稱為經濟增長的四個輪子;最後,更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所麵臨的資源與環境約束的實際狀況,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確定資本、技術、能源是中國經濟增長是否可以持續的決定因素。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既不是從需求的角度也不是從供給的角度,在理論上曾經感到睏惑,幸虧有先輩指點迷津:不從需求的角度、也不是從供給的角度全麵分析,立足點就是從中國實際齣發研究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還有從楊瑞龍主張的直麵現象”研究方法受到的啓發:有的時候為瞭揭示問題的實質,需從現象齣發,而不是從理論齣發展開研究。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研究內容和結論:作者首先通過對基本概念的討論,結閤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實際問題,給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做齣定義。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是指:經濟增長能夠保持適度高速,比如9%左右,速度不要大起大落,並且各主要決定因素能夠支撐經濟增長在中長時期內(比如10年以上)保持這種平穩高速增長態勢的可能性。這個定義可以概括為速度高、運行穩、時間長三個要點。然後分析瞭中國經濟增長目前的狀況,探討瞭中國經濟可持續性增長的突齣矛盾和關鍵製約因素,從而引齣《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接下來的研究重點。
投資增長——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首要因素。《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認為,投資在中國經濟連續27年的高速增長中起到瞭第一位的作用,投資必須而且能夠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處於加速增長階段的中國經濟現在需要大規模的投資,技術進步需要藉助於資本積纍纔能得以實現,計量檢驗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係顯示固定資産投資增加1億元,則可以引起GDP增加約0.6635億元,高投資對應高增長是一條規律。中國現在的投資中超過20%是住房投資,近30%的投資是基礎設施投資,也就是說中國目前的投資構成中約50%的投資增長是可以看作消費的,是短期、也是長期經濟增長和消費的需要,因而是可以持續的。中國的儲蓄率在總體上呈現緩慢的上升趨勢,儲蓄率在短期內仍然在40%以上,在中長期內也將會保持在40%左右,不會低於35%,中國所具有的較高的儲蓄率極其緩慢上升趨勢,為滿足較高的投資率提供瞭充分的可能性。《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計算發現IcoR的數值變化趨勢與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相反,說明投資效率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正相關性。《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齣,政府應當加大教育投資、改革教育體製,加強新農村建設的投資和環境保護投資。隻要政府在宏觀調控中對投資的控製更具科學閤理性,更符閤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調控的手段越來越製度化、規範化,投資增長在目前仍然能夠支撐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去。作者認為,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或建設現代服務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靠技術進步等等方法和手段帶動經濟增長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等到增長方式轉變瞭再去帶動經濟增長,隻能在增長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並通過增長方式的轉變繼續推動經濟增長。所以,作者特彆強調通過投資增長維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性。
技術進步——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理論闡明,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可持續的發動機”。本章首先通過TFP分析研究中國技術進步狀況,進行TFP分析的目的並非是要發現其絕對量,而是要探求其相對變化的程度。《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的研究結論是中國的技術進步貢獻率在最近時期以來呈現齣上升趨勢。1992年峰值以前,我國的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率總體呈現齣漲跌互現的波動情形且波動較為劇烈頻繁,1992年以來則呈現齣逐年下降趨勢,直到1999年榖底纔得以緩解,此後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率總體上呈現齣攀升勢頭。我國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率變化與宏觀經濟波動呈現齣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這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在前一章總結的、使用ICOR反映的投資效率與我國經濟波動也是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類似。
雖然我國已經是經濟大國、貿易大國,但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發達國傢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較多采用模仿、購買等方式來實現技術進步。這已經成為製約中國經濟在中長期內持續增長的瓶頸環節。中國一些産業的核心技術受製於人,許多産業基本處於國傢産業價值鏈條的末端,80%以上采用的是加工貿易方式,齣口産品的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國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2000年為1%.明顯低於發達國傢2.3%的水平。“十五”時期研發支齣占GDP的比例逐年增長,2005年達到瞭1.34%,說明研發支齣的增長速度快於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這是個令人鼓舞的趨勢。
筆者認為,技術進步是中國經濟中長期內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但促進技術進步的製度改革是背後的決定性因素,製度改革隻有“把激勵搞對”,技術進步和持續的經濟增長纔能發生。文章批評政府基礎教育投入不足以及高等學校太過於行政化、政府統的太死、高等學校缺乏創新精神。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齣比例從20世紀90年代的2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5%稍多,國傢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總也達不到4%。《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否定政府直接組織科技攻關的有效性,技術進步必須依靠市場機製的利益激勵纔能取得,技術進步隻能依靠企業在完善的市場體係、法律環境、製度保證以及利益激勵的引導下纔能實現。對産權的界定和保護,進而對知識産權進行嚴格的保護,這些製度方麵的激勵取嚮直接決定著人們是否進行投資,是否有能力進行投資以及是否進行技術創新的決策。隻有當市場激勵充分時,廣泛的創新和經濟增長纔會發生。《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根據增長極理論提齣汽車、房地産等高增長行業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長期帶動作用。汽車産業不僅具有很強的關聯效應,而且科技含量高,對主要的工業行業技術水平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根據增長極理論,經濟的快速增長通常不是各個産業均衡增長的産物,當部分産業的增長速度脫離産業的平均增長速度而顯著提高時,整體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隨之提高。因此,中國必須在中長期內找到數個增長極,抓住足以支撐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支柱産業。而這個支柱産業,無論從哪個方麵看,都隻能由汽車工業來擔當。作為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極的住宅、汽車等産業,具有20~30年的相當長的高速增長周期。另外,《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還提齣,汽車産業的快速增長是我們體製和政策調整“把激勵搞對”瞭的一個突齣例子,政府放鬆進入管製是中國汽車産業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製度的激勵和保障與政府的政策導嚮決定瞭技術進步,也在更深的層次上決定瞭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隨著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國的儲蓄率和投資率必定會有一個自然減速的過程,這就需要技術進步逐步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創新型國傢”建設,《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的研究結論錶明,隻要政府“把激勵搞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為主要驅動力量必定可以實現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認為,技術進步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
能源消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約束因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階段,能源問題關係國民經濟建設的全局,有無充足的能源供應,是製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硬約束條件,能量守恒定律是不能打破的。作者認為,隻要不超齣資源承載能力的限度,不超齣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度,我國的經濟增長就是可以持續的。耕地資源、淡水資源短缺以及環境保護在一定的限度內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硬約束因素,筆者提齣能源消耗纔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硬性約束因素。《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指齣,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能源消費強度呈現齣明顯的下降趨勢,從1978年的8.67一直下降到2000年2.60的最低值,所以說中國以相對較低的能源消費支持瞭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因此使得中國能源經濟關係的真實性與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成為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十五”期間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能源強度有瞭小幅迴升,2004年和2005年分彆是2.84和2.83。能源強度的上升是因為“十五”期間中國經濟進入瞭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固定資産投資迅速增長,重工業的比重齣現瞭增加的趨勢,鋼鐵、建材、電解鋁等高能耗産業急劇擴張,由此導緻瞭能源消費量的迅速增長。2004~2005年,中國部分地區齣現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麵,中國的能源生産總量和消費總量在“九五”時期平均每年增長0.0%和1.1%,但在“十五”時期卻陡升至平均每年增長9.8%和9.9%。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和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在近幾年快速增長,其中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在2000年、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在2003年都處於大於1的水平,而且2003年和2004年兩者都越過瞭1.5。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之下在2005年纔開始下降。能源形勢的嚴峻也是懷疑中國經濟增長是否可以持續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的能源生産與能源消費在總量上是大體平衡的,但相對而言煤多油少的結構性矛盾非常明顯。中國石油進口大幅增加的同時煤炭齣口卻在迅猛增長,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瞭43.9%,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瞭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在2005年的2.47萬億韆瓦時發電量中,火力發電占到瞭其中的81.55%,由於煤炭燃燒必然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於國際國內帶來瞭很大的環境壓力。
突破能源瓶頸首先必須“開源”,即大量進口各種能源,因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在增長。而且中國的能源外交和中國石油企業的“走齣去”戰略已經初步實現,已經成功的建設完成瞭“中哈輸油管綫”和已經簽約的俄羅斯“遠東輸油管綫——大慶支綫”將為中國帶來穩定的每年至少5000萬噸的石油。“節流”,即節約能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結閤起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強調製度的作用,強調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機製。政府可以通過改變市場的贏利預期,引導企業從“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率”的舊增長方式嚮“低能耗,低汙染、高效率”的新增長方式轉變。建議政府用指標施行總量控製,分配“水權”、“排汙權”等權利,並且建立交易市場,政府“把激勵搞對”就行瞭。對煤、油、氣以及電力等能源則務必遵循市場價值規律,《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舉例政府扭麯電價導緻電解鋁行業爆發式增長的後果說明,政府不能扭麯能源的市場價格,要依靠價格機製調節能源的供求。
筆者強調,經濟的持續增長並不必然伴隨著環境質量的持續下降,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並非必定要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欲使我國經濟持續性的增長和發展,必須首先研究怎樣使各相關主體在緻力於經濟增長的同時,投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積極性也可持續。這就需要製度建設並且嚴格地執行法律法規,用製度建設使消費者(公眾)的需求,生産經營者(企業)的利益及社會管理者(政府)的目標得到三重“激勵兼容”,這樣中國經濟纔可能“內生”齣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的研究結論是:在除瞭投資、技術、能源三個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條件和環境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在中國的經濟體製改革能夠深入、政府職能轉變有所突破、不斷“把激勵搞對”的條件下,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能夠在中長期內持續下去,即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