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1版,1956年8月2版,1964年9月1印。
小时候最喜欢看人赶马车了。做的游戏也是赶马车,一个高凳子前面拴着几个矮凳子,就是我的马车。 上了初中,看到周立波的一篇课文《分马》,里面对牲口的那么生动形象,一下勾动了我的兴趣!我买的第一本小说就是《暴风骤雨》,并且读了许多遍。 该书已平实的语言,一个个鲜活...
评分周六和李老师一路漫无目的行至此前颇为熟络的北太平庄,师大自然已是换了旧容颜,里面诸多新楼让此前每周必去的我感觉到陌生与阻隔,哪怕我们仍然可以假模假式的坐在学校食堂啃着烤地瓜。虽然就在同一天听到“光合作用”关张歇业的消息,然而与师大相邻的盛世情貌似依然挺立,...
评分完全是顺应那个时代写的东西。但是个人觉得过于英雄化了,缺少些生活的气息。歌颂党的伟大事迹。跟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有点扯不上关系。只能是了解那样一个转变的社会。那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年代,打败了地主阶级,让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也消除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只是个人...
评分看完整本,觉得表现力反倒没有《分马》那篇课文强烈,可能是因为课文的短小精悍为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 小说本身有点太和谐了。表面上看,似乎各个人物都个性鲜明,但读下去又觉得把人物写得太简单,每个人的思想转变过程都那么的顺理成章、面面俱到,显得不太真实。也许是我...
评分8月8日的火车票把自己从BJ送回CQ,把自己放空闲置着,这本不应是我的状态。我想的假期应该能做完很多事情,事实上假期的时间并没有比平时更长一些,它依然在虚晃中悄然而去。 看《暴风骤雨》这本书(电子书)并不在计划内,却是先看完了。现在的我已经有一种本末倒置...
我擦,的确还是看过这个的,还是小升初考试之后,那个假期天天去班主任老师家里借书看。后来,这个老师嫁到镇上,开了一家小书店.....
评分土地改革,阶级斗争,农民组织
评分撇开缺点不说,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小人物,特别是老孙头活泼可爱,较之十七年文学(《暴风骤雨》写于1947年到1948年)更有看头
评分很棒的一本书,看了不止一遍。
评分翻了一小半就放下了。这好像是我读过的第一步红色经典。低于预期,尤其是对话质量。一个湖南人写东北土改,怎么都隔着一层。人物脸谱化,没有苏俄经典的那种丰富的层次。比《静静的顿河》差太多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